李顯龍解答,為什麼社交媒體上有很多排外情緒和種族歧視的內容

2024-12-21

國務資政李顯龍出席種族和諧行動論壇,回答了現場觀眾和主持人的提問。

Ryan:早上好,李資政。我是Ryan,來自義安初院。我想請問的是,鑒於由於移民模式變化,我們社區的多樣性不斷增加,政府正在採取什麼策略來確保種族和諧,並有效地將新移民融入社會,同時應對一些新興的挑戰,如排外情緒、隨意的種族歧視以及社交媒體上貶損言論的傳播?謝謝。

主持人:Ryan,我們將聚焦於你提問的後半部分,即針對群體的排外情緒和歧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特別顯著。李先生,您最近提出了一個原則,就是我們試圖通過讓人們對其行為負責來管理這些問題。您認為是否有可能從更內在的層面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人們在發布內容之前,真正地考慮一下,做到謹慎,而不是不加思索地行動?

李資政:我認為人們確實需要具備這種自覺性。但這個媒介本身存在固有的問題。因為人類的演變方式是與他人相互生活和工作的。我們有社交網絡,我們彼此交談、討論事情。你可能會和你信任的家庭成員、父母、配偶或成年的孩子談話;你會和同事、朋友交流;你會傾聽領導者的意見,你不會完全接受他們說的每句話,但你會聽取他們的意見。領導者是你的引導者,你需要關注,也應該關注。然後你決定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這些互動和討論,慢慢形成共識,這對大家來說是重要的。因為人類需要時間來思考,讓觀點深入他們的思想,形成成熟的看法,這是明智的、合理的,是我們大家都認同的。我們不會在明天做出決定——「哇,我怎麼會有這種觀點?」你不能將這些過程快進到30分鐘之內完成,而不是20天。

而在社交媒體上,我們都在互相交流。我說這是個好主意,你說這是個好主意,第三個人因為看到我們兩個贊同,便決定也說「是的,我也這麼認為」。我們可能會錯。我們需要某種方式來放慢這個過程,以便在人的速度下,我們可以暫停、休息一下,考慮一下。然後,我們再回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仍然持有這個觀點,那麼我們就可以承諾、繼續。而在社交媒體上,這很難做到。這意味著每次你在社交媒體上刷新頁面時,你應該等待。我們應該讓你等待至少30秒才能看到新內容。但如果我這樣做,人們會抱怨我的網際網路不工作。

KS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圖源


相关文章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康福德高今年首季營運盈利年比增45.5% 達8150萬元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新加坡壕撒130多萬張$500購物券,全島超市可用!超全領取攻略~
  • 微軟全球裁6000人,新加坡失業率升至2.9%!或將迎裁員大潮…
  • 三家公共醫院急診求診量激增 院方吁輕症者轉往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