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2024-12-23     于晏     6755

你或许不知道黄奕聪,但你一定知道“清风”,清风背靠印尼金光集团。除拥有清风外,金光集团还有唯洁雅、铂丽雅、真真、怡丽等纸业品牌。

“我毕生做生意,起起伏伏四、五次,却始终坚持将信用、人格摆第一,绝对不欠人家一分钱!”这便是黄奕聪的做人原则!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8岁来到印尼

仅小学文凭却经商经验十足

1921年,黄奕聪出生在中国福建罗溪镇后溪坂上自然村。由于村里经济不发达,经济落后,黄奕聪的父亲决定前往东南亚一带发展,在印尼开了一家杂货店。

1930年,黄奕聪随母亲离开家乡到印尼拉威西的望加锡和父亲团聚。因为家境贫寒,母子俩连路费都是借的。

到了印尼后,一家三口住在一个墙壁是竹子、房顶是用茅草搭的房子。为了还清债务,黄奕聪一到了印尼便帮助父亲卖东西。直到11岁时,债务还清,家里才有了积蓄。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示意图

黄奕聪在当地的华侨学校念了几年书,黄奕聪小学毕业后,本想继续读书但家里的情况已不足负担他继续上学。

虽然黄奕聪只有小学文凭,但经商经验十分丰富。1938年,为了更好销售货品,他开始骑着自行车在望加锡市周边挨家挨户兜售父亲店里的糖果、饼干等各种商品。

靠着勤奋和努力,黄奕聪赚了不少钱,不仅翻修了家里的房子,还买了一辆三轮车。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示意图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曾面临4次破产

但从未放弃!跌倒了就爬起来

1942年,日本入侵印尼,时局混乱,黄奕聪的生意破产。但是他从放弃,他承办了另一项业务,承包墓地,为富人提供服务。

他还将日军丢弃的面粉、水泥、饮料、白酒等建筑材料和其他物品拿来出售。通过出售这些货物,黄奕聪又有了足够的资金。做起糖果生意,开了面包店、饼干店和糖果店,建立了几家工厂。

1948年,由于小麦粉价格下跌,黄奕聪再一次遭受打击,资本耗尽,欠了不少钱。他变卖了家里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妻子的结婚戒指。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供应商看他也不容易,答应给他两个月的赊账。1955年,黄奕聪开始从事椰油贸易,甚至出口到了荷兰。靠着椰油贸易的利润,他在东爪哇购入了咖啡和橡胶种植园,并在泗水Genjeran街买下了一栋房子以及西爪哇西朗的一家椰子油厂和碾米厂。

1958年2月,苏拉威西岛北部发生叛乱,黄奕聪的全部椰干库存都被没收了。他再次破产,并欠下了100万卢比的债务。为还清债务,黄奕聪决定出售一部分资产。

1958年6月,黄奕聪又开始联合Yayasan Prajurit Brawijaya从事糖、香烟、面粉、盐、煤油、肉豆蔻、椰干等日用品贸易。

1958年,印尼政府采取货币行动,要求银行账户中的所有资金购买政府债券。由于银行本身就有坏帐,导致黄奕聪再一次蒙受损失,他所有的资产如椰子油厂、碾米厂、咖啡园和橡胶园,都以极低的价格被出售。为了按时偿还债务,泗水Genjeran街的房子也因严重通货膨胀而被迫出售。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示意图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从小商贩到

印尼食用油大王

虽然前几次创业都失败了,但也给黄奕聪积累了不少经验。1967年印尼政府颁布“印尼华人的基本法令”,其中规定动员和利用华人资金积极参与印尼各项社会经济建设。

黄奕聪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发展企业的大好时机。因此,他集中力量重新经营椰干生意。

从小贩到造纸大王!印尼华人首富靠这个成就了千亿商业帝国~

1968年,他开始筹备建立椰油炼制厂,他和三林集团共同投资2000万印尼盾,正式创建了“印尼万雅老比东油厂”(Pabrik Bitung Manado Dil Indonesia)简称“比摩利油厂”(Bimoli),生产销售以“比摩利”为商标的食用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