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資政李顯龍出席種族和諧行動論壇,回答了現場觀眾和主持人的提問。
Catherine:下午好,李資政,我是來自ITE東校的Catherine。您剛才提到了移民問題。我想問的是,我們如何在確保本地新加坡人優先就業的同時,也為移民工人或外籍人士提供公平的工作機會?此外,隨著移民人數的大幅增加,您認為西方文化會如何影響新加坡人的核心信念?我們新加坡人應該如何減輕這種影響?
李資政:好的,我明白這個問題。
觀眾:我是新加坡的華人穆斯林。我一生都是華人,後來接受了伊斯蘭教。此外,我的丈夫不是新加坡人。我們在這裡生活了18年,經歷了許多變化和進步。由於我還經營著一家學習與發展公司,專注於文化偏見等問題,所以,先生,我想問一下,理解到在面對種族問題等情境中的情感反應,是否有可能或需要在學習情感智力和自我意識方面進行改進?因為您提到不要立即反應,而是要進一步調查可能存在的負面情況。這一切都需要很高的自我意識和情感智力。那麼,在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是否可以在這一方面做得更多,以便使整體的融入更加完善?這是我的問題。非常感謝。
李資政:好的,我先回答Catherine的問題。如何在保持對新加坡人的優先權的同時,也公平對待外籍工人?首先,我們引進外籍工人是因為有經濟需求。如果有工作要做,而我們找不到足夠的合適的新加坡人來做,我們就引進外籍工人。我們設計政策時,會優先考慮我們最需要的領域。例如,建築工人——我們有成千上萬的外國建築工人,因為新加坡本地沒有足夠的人。製造業工人——我們也有相當多的外國工人,因為新加坡人數量不足。即便在服務業,我們也有一定比例的外國工人,但比例較緊,因為雖然有新加坡人,但還是不夠。而對於專業人士,我們則需要來自全球各地的多樣化技能和經驗,我們會允許符合條件的專業人士來新加坡工作。
我很難在每個案例中都要求必須先雇用新加坡人。但我們會確保對所有員工公平,新加坡人不會受到不利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公平就業實踐框架,稱為TAFEP(Tripartite Alliance for Fair Employment Practices)。我們正在引入反歧視的立法,以確保儘可能公平對待每個人,並且我們在教育僱主遵守這些規定。我認為總體上這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具體的不公平待遇,我們會處理這些問題。
總體而言,我們要做的是:最大化新加坡人的就業機會。解決辦法是允許有控制地引進外籍工人、外籍人才和專家,他們會補充我們的力量。早些時候有人問:他們是否比新加坡人更優秀?也許不總是如此。但如果他們不需要來新加坡,我不認為會有人花費巨資將他們帶到這裡來工作。所以他們是需要的——不是說他們比我更好,而是因為我這邊的人員不夠。我只有三百五十萬新加坡人。加上所有外籍工人,大約有一百萬,那就變成四百五十萬了。也許五百萬。越南有一億人,中國有十四億人,印度有十四億人。所以我夠嗎?沒有足夠的數字,但我肯定需要比現在更多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外籍工人會來這裡。但當他們來時,他們必須知道這就是新加坡,這就是你應該在新加坡行為的方式,要保持新加坡的精神、風貌和國家認同感。
第二個問題,我會簡要回答一下。如何教育人們具備情感成熟度?孩子們自然會成長。有些孩子非常活躍,有些孩子比較冷靜,有些孩子成熟得更快,有些則較慢。在學校里,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因為學校不僅僅是學業,還有課外活動、社區活動、領導力培訓等等。我們在學校里有很多這樣的努力。我剛才提到的外展訓練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嘗試讓小孩子做冥想。我不確定這是否有效,但也許十分鐘的冥想能讓課堂上安靜下來。所有的孩子都坐在那裡,做「Om」聲,學會集中精力和控制情緒。這可能有幫助,雖然有些證據表明它是有效的,但這些方法都是試圖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反應,而不僅僅是學會如何回答書本上的問題。
新加坡眼有「求職」群,想了解更多求職資訊,可掃以下二維碼或添加客服微信 xinjiapoyan2 備註「工作」入群了解更多。
KS丨編輯
Alex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