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ART检测奥密克戎致“阴阳不定”,倡导:非紧急勿看急诊

2022-02-07     于晏     22472

昨天(6日),新加坡新增7752起2019冠状病毒,连续两天破万后回落,仍有超过七成是通过抗原快速检测(ART)发现的低风险病例,累计39万7823起。

新增本土病例为7639起,包括1518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病例和6121起抗原快速检测呈阳病例。

输入型病例则有113起,PCR呈阳病例和ART呈阳病例分别有99起和14起。

新增病例当中有6135起是通过ART检测发现的低风险病例,占总数的79%。

死亡病例再添三起,累计871起。

住院人数则继续维持增加至1074人,普通病房共有92人需要氧气供给,加护病房病患中,有一人是属于11岁以下年龄层。

在过去28天的10万2391起确诊病例当中,99.7%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3%需要氧气供给,0.04%住进加护病房,0.02%病逝。

截至4日,已有89%人口完成疫苗接种,已施打追加剂的人口则增加到60%。

新加坡ART检测奥密克戎致“阴阳不定”,倡导:非紧急勿看急诊

(图:来源自网络)

ART检测奥密克戎效率低致“阴阳不定”

近日,不少居民投诉指抗原快速检测仪(ART)无法准确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更有人指ART检测出现“阴阳不定”的情况。

专家认为,目前自我检测仍是遏制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

一名居民称,他三个星期前出现轻微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由于担心自己可能感染冠病,他接受了AR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项检测,当时结果皆为阴性。

然而,过了两天,二次进行每周ART检测时,发现结果呈阳,随后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另一轮ART检测,结果却是阴性,最后在PCR检测时取得阳性结果,确诊感染冠病。

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透露,他们上周进行ART检测并确认结果呈阴后才出门拜年,但后来却发现自己其实已染病。

工人党前非选区议员余振忠早前也在Facebook透露,自己的检测结果“一阳二阴三又阳”。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警告,一些ART检测仪对奥密克戎的敏感性可能降低。

新加坡ART检测奥密克戎致“阴阳不定”,倡导:非紧急勿看急诊

(图:来源自网络)

对此,新加坡传染病专家称,目前的ART检测策略仍然适用,并呼吁公众定期自我检测,如果怀疑自己染病,就应自我隔离。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顾问梁浩楠医生表示,如果能在三到五天里每天都做检测,ART敏感度可提高到90%以上。奥密克戎的病毒载量与早期的阿尔法和贝塔毒株相似,而ART试剂盒最初就是针对这两种毒株设计的。换言之,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不可能在检测中出现假阴性。

“这就像幸运抽奖,当你检测的次数越多,发现病的机会就越大。”

国立大学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戴尔弗斯尔(Dale Fisher)说,影响检测敏感度的其他因素,包括病毒载量和采集方式。

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副院长库克(Alex Cook)副教授说,他们不可能知道病毒是否处于潜伏期, 因此他们应该把阴性的检测结果视为他们目前没有传染性的迹象。

一般来说,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不到三天就会出现症状。

他也补充,由于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风险较低,加上我国疫苗接种率很高,因此如果像以前那样即隔离密切接触者,那么此举是“过度谨慎”。

新加坡ART检测奥密克戎致“阴阳不定”,倡导:非紧急勿看急诊

(图:来源自网络)

非紧急勿看急诊

新加坡医院近期急诊部求诊人数大增,卫生部劝请民众,除非是有涉及性命危险的紧急情况,否则不要纷纷涌到急诊部,造成不必要的拥堵,危及其他紧急求诊者的性命。

卫生部发布文告说,注意到竹脚妇幼医院和国大医院的儿童急诊室过去两个星期人流量非常高。单是这个星期,两家医院的儿童急诊室平均每天有超过650次求诊,比1月的平均450次为高。

当中有大约80%是不需要住院和随后便可出院的,包括那些只出现轻微症状的冠病患者,至于那些需要住院的儿科病患,平均两、三天后也可出院。病情严重和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儿童比例仍然很低,只占1000分之1。

“劝请公众,只有在危及性命的紧急情况,如有胸疼、难以呼吸和流血不止的情况下,才到急诊部求诊。”

“这将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病患,能够及时获得治疗,也能协助把病床容量让给那些真正有住院需要的病患。”

卫生部也鼓励那些情况不紧急的病患,先到家庭诊所或24小时诊所求医,至于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则可到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寻求协助,也有六家儿童拭子检测中心,帮助六岁及以下孩童进行冠病检测。

五岁及以上孩童,则可到兀兰的Urgent Care Centre (Woodlands Health) 进行检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