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廣西出現冠病確診後,嚴守清零政策的中國加強了邊境防疫管制。東南亞果農,尤其是越南果農首當其衝,主要經濟來源被掐掉,個個入不敷出。少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客戶,果農難以生存。
「中國並沒有事先通知越南。他們突然就採取行動。」
到了1月底,水果嚴重滯銷的情況仍未緩解。約有2000輛載著越南熱帶水果的卡車還在「卡關」,無法進入中國。車上大部分水果甚至已腐爛,不能食用,只能丟棄。據悉在12月中旬,「卡關」的卡車一度多達5000輛。
《紐約時報》報道,以越南為例,當地高達32億美元(約43億新元)的蔬果出口額(以火龍果為主)中,單是中國就占了55%。
官方數據也顯示,2021年的前11個月,兩國農產品貿易額同比增長了19.5%至113億美元。
滯銷火龍果被拿去喂雞 一名越南果農Pham Thi Tu Lam告訴《紐時》,她在2015年看到火龍果的市場價值而放棄種植橙子改種火龍果。當時,火龍果一公斤批發價為1.22美元(約1.64新元)。如今火龍果的批發價已降至原價的一成。
為此,她只好丟棄農地里的1500個用於種植火龍果的混凝土柱子,將滯銷的火龍果全送給鄰居、拿去喂雞或直接扔掉。
「如今全部都沒了。」
另一名越南果農Pham Thanh Hong則告訴《紐時》,火龍果的售價一跌再跌,12月底猛跌25%至「無價」後,他就熄了農場的燈。
46歲的他說:
「我實在沒辦法將它們撿起來然後丟棄。太讓人心灰意冷……只要他們買,我們就能活。他們不買,我們只有死路一條。我們種的雖然是火龍果,卻更像是在賭博。」
上回緬甸果農批量丟西瓜是在2021年4月。當時因疫情的緣故,加上緬甸軍事政變,中國對緬甸收緊邊境管制,導致當地大量西瓜滯銷必須被丟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為留住中國這個「進口水果大客戶」,一些東南亞國家正積極配合中國的防疫政策。
泰國榴槤協會行銷副會長Patchaya Khiaophan指出,她預計下來幾個月,中國的邊境會繼續反覆「開關」。
因此,泰國希望能在4月榴槤收成季節到來前,成功研發一種消毒劑,噴灑在出口榴槤的箱子上,同時提高安全及包裝標準,確保出口水果「無毒」,能符合中方的收貨規定。
能不能有效「排毒」仍不明朗,但果農已撐不下去 儘管已有疾控專家表明,冠病病毒通過「物傳人」的機率非常低,但對堅持「清零」的中國而言,確診病例「一個都嫌多」。
更何況,如今中國境內本土病例正呈增長趨勢,一有「漏洞」就會立即堵上,沒得商量也不容妥協。
紅螞蟻不免想起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別將所有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
相信東南亞的果農都深知這個道理。如果能選擇,誰也不想將水果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問題是,這個無比龐大的籃子有著巨大吸引力,而且還一直在變大,農夫們早已習慣不斷往大籃子放置水果。
突然有一天,籃子蓋上了蓋子,商機就立刻變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