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共有130多家養魚場,這家養魚場就占了本地水產品總產量的7%。業者透露過去一年的銷量不盡如人意,運營成本也在這段期間大幅上升。
漁夫之家有限公司總裁王典寶表示:「整體成本上升了20%、25%,當中一些因素影響了我們。運輸成本、物流成本、電力成本,徵稅都在上漲。」
受訪養殖戶在艱難時期,提高員工再培訓和採用科技的投資成本,例如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點算魚的數量,以及監測水質。
另一家養魚場也提升了養殖設施,引進了新能源電池和軟體,提高效率也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養魚場總裁埃歇爾伯格表示:「這些努力必須持續,研究與發展、支持生態系統、支持農民,技術、現代數據分析,甚至是人工智慧。這些項目需要長期持續才會改善生產力。因此必須投入時間和金錢,還需要合適的合作夥伴。」
本地養魚場也面對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等鄰國的競爭,它們的產品可比本土產品便宜高達三成。新加坡食品局旗下的水產養殖計劃,目標是通過加大宣導力度和提高消費意識,以及將本土水產售賣到海外等,為本地業者提供支持。
不過有分析家認為,消費者對本地食品的支持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