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冯中云】面对错误:新加坡的姿态

2025-01-01     月泓     7057

【城市呼吸|冯中云】面对错误:新加坡的姿态 民间的感受是,政府不监督,就会变得arrogant,傲慢自大。

李光耀对新加坡人有一个微妙的观察。他说,要认清新加坡人是champion grumbler,意思就是,爱挑毛病,爱发牢骚,也不容易讨好的选民。

"You know the Singaporean. He is a hard-working, industrious, rugged individual. Or we would not have made the grade. But let us also recognise that he is a champion grumbler.”

完全同意,恰恰是这般不易满足,才让新加坡找到奋进的动力。同样是有这个追求,让主政者必须战战兢兢,不能高傲。

民间的感受是,政府不监督,就会变得arrogant,傲慢自大。

满脸豆花

身份证风波说实在的,是犯下了原本可以避免,后来可以弥补,却闹得满城风雨,满脸豆花的憾事。说活该不为过,自找的。

然而怒气高骂,追究责任之后,回过头来,看看新加坡政府的坚持不变,倒是有点意思。在社交媒体的强压下,本来很多不容易的事情,变得更不容易。

先说一个观察,也是一个姿态:新加坡政府向来勇于面对错误。

你可以不认同,但环顾其他政府,谁不出错?比较一下,别人和自家的处理手法与态度,大家心里有数。

便宜取悦民意

不论是日本、韩国或是欧美,甚至是新加坡人更熟悉的台湾执政风格,往往政府一出事,政治上的扛责任,通常就是下台一鞠躬。这种操作,便宜有效,也取悦民意。

无论这个下台是逼于无奈,是负责到底,是虚晃一招,结果都一样。为息事宁人,为向社会大众交代,为设一道防火墙,救背后更大的利益与主子,总要有人祭旗。

其实,放过不难,事情总会平息,就看执政者脸皮多厚。

在新加坡,出了错会正视,从不遮掩逃避,这是公道话。李光耀说过:“我并不是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更高的目的。”(I'm not saying that everything I did was right, but everything I did was for an honourable purpose)。

《礼记·大学》里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李光耀要世代坚守。

问责是基本态度

问责是民主政治的基本门槛,一人一票,逃不过检验。关键就在,掌权的人把民意当什么,拿什么当尊重。

新加坡政府不可能事事无误,但出错后,第一反应是解释:交代为什么,出了什么问题,谁受到影响。随即解决问题,要怎么降低损害,要怎么保障,要怎么稳住信心。这些内化成姿态,不容牵拖。

英文谚语说: sweep under the carpet,新加坡家里一般上不用地毯,比较华人的说法是,扫到床底下。

找代罪的人,挖谁的对错,推搪塞责,这都比较容易,但真的不是我们的行事作风。

出了事,政府不会把问题扫进地毯里,也不会扫到床底下,而是坚定做对的事。有了负责任的政府,才有道德正义的骨架。

不管怎么做,总是有人会不满的,这也是政治现实。怕热别进厨房,更是颠扑不破。

要更理性成熟

摊子要是烂了,摆在那里,等下一个人接手,不可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是转移焦点。下一个接班的人,通常只想表现出新贡献,谁会想收拾别人的烂摊子?

所以说,普遍上各地的做法,先是民粹谩骂,各自抢票,再推诿责任,喊人下台止血。

新加坡连反对党通常都理性,不会随便,也不会随之起舞。

整体来说,新加坡的公仆是很负责任的,但是不是偏离了民心,要持续观察,要时时提点,要众目睽睽。

要是民间除了冷嘲热讽和谩骂,无法展现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只会平添遗憾。这一点,确实有提升空间。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