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平靜的獅城投資圈卻突發黑天鵝,新郵政突然宣布集團總裁、首席財務長、國際業務執行長等三人被董事會立刻解僱的爆炸性聲明。作為新加坡股市曾經的藍籌股,新郵政董事會對管理層卻進行一次決絕的「集體斬首」行動,資本市場既震驚又疑惑。一周後,新加坡郵政重新任命兩名高管,算是填補高層部分空缺,但總裁一職仍然無人問津。
圖源:FACEBOOK
內部管理混亂撤換高管於事無補
近日,新郵政在高管空缺多日後,終於迎來兩位新領導。公司計劃由顏亨擔任國際業務部門代理執行長,馬名智擔任集團財務長,但集團總裁一職仍空缺。
據悉,顏亨在2021年加入新郵政,擔任新郵政國際業務部南區負責人。根據文告,他之前主要負責集團在東南亞地區子公司的業務。馬名智則在2019年加入,之前擔任新郵政澳大利亞子公司Freight Management Holdings的財務長。新郵政也在文告中說,董事會主席伊盛盟將為高管團隊提供臨時指導與監督。
伊盛盟在文告中表示,此次風波凸顯了在公司治理框架內,健全舉報機制的重要性。它確保了員工在舉報時感覺受到保護,並且相信他們的投訴將會得到公正和有效的處理。
他指出,解僱高管是董事會基於確鑿的事實,並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這一決定也獲得法律意見支持,包括第二家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的獨立意見。這個決定體現了董事會對公司治理原則的堅定承諾,優先考慮正確的做法,以公司最佳利益為出發點,即使在短期內面臨更多挑戰。
圖源:FACEBOOK
此前,新郵政在上星期天夜晚,向新加坡交易所發文告,宣布集團前總裁馮行偉、前財務長葉彥杉,以及國際業務部門前執行長俞立三人在處理內部調查時出現嚴重疏失,將他們解僱。三名被解僱的高管此前已發出公開信抗議,並認為這一決定是不當、不公平且沒有依據。
新郵政表示,公司分別在今年1月和2月各收到一份舉報信。於是對國際業務的三名職員展開調查。舉報信指他們以手動方式在電腦系統內把運送包裹的狀態改為「送貨失敗」,但實際上,公司根本沒有送出包裹。他們這麼做是為了避免送貨沒達標,而必須按照合約向客戶賠償。
當審計部把調查結果提交給馮行偉、葉彥杉和俞立後,他們做出嚴重的虛假陳述。其中包括沒有捏造數據的證據,也沒有手動修改「送貨失敗」有關的不當行為證據。他們也認為,沒有證據顯示三名職員捏造數據以避免賠償客戶,而且修改送貨資料其實是客戶要求的,客戶清楚知道這麼做的含義,還說這符合業界做法。
經營前景慘澹阿里巴巴揮淚大甩賣
事實上,新郵政算是新加坡企業中含著銀匙出生的天之驕子,前身為新加坡電信局的一個部門,擁有新加坡公共郵政的獨家特許經營執照,同時運營國內與國際郵政、包裹業務,大股東就包括身世顯赫的新電信,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巴巴在2014年入股新郵政時,購股價高達1.42元。在2016年更是以1.74元價格增持股份。今年6月,阿里巴巴在公開市場拋售7250萬股新郵政股票,股權比率從14.56%下跌至11.34%,而相關售股均價僅為0.46元。
短短八年時間,股價冰火兩重天,如今甚至連大股東也不看好公司前景,直觀新郵政的當前發展窘境。時代的趨勢,讓新郵政的主營業務呈現無法避免的萎縮。
圖源:FACEBOOK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涉事雙方發表的聲明文件,集團在內部調查中,發現國際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出現人工更改遞送數據的非誠信案例,成為此次管理層集體被解僱事件的導火索。董事會及被解僱的三人,都各自認為本身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孰是孰非,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內幕信息被解密後公眾會有判斷。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一次無預警的突發事件,卻透露著冷靜的事實。新郵政的董事會與管理層在企業的未來戰略方向上,已經出現分歧,導致兩者之間的職場默契與工作信任嚴重缺乏。
相關內部調查事件其實已歷時近一年,而新郵政目前正尋求全盤脫售澳洲物流業務,集團總裁卻在此關鍵節點被解僱,無論如何,陣前斬大將都是兵家大忌,這不禁令旁觀者想起關於企業危機管理的一句諺語: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