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国元首在京会面;新加坡再次表态欢迎并支持中国申请加入CPTPP

2022-02-08     缘分     16351

新加坡中国元首在京会面;新加坡再次表态欢迎并支持中国申请加入CPTPP

2月6日,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会见,两位领导人重申了两国在冠病全球大流行中保持积极势头的卓越双边关系。

在会见中,哈莉玛向中国国家主席表示对第24届冬奥会的成功主办表示祝贺,并祝贺中国已赢得首枚金牌,并代表新加坡人民向国家主席和中国人民拜年。

哈莉玛表示,2008年,国务资政李光耀代表新加坡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本届冬奥会,她很荣幸来华出席开幕式。开幕式表演充分展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出色能力和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

就深度参与中国发展进程

中国国家主席强调,新加坡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深度参与中国发展进程,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双方应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他说,2015年他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以来,双方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拓展,发展利益密切融合,生动诠释了中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他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新关系更需要逆势而上,展现蓬勃生机。双方要推动中新关系在后疫情时期行稳致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繁荣发展。

高水平实施 RECP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杆 中国国家主席说,欢迎新方依托同中国省市建立的地方合作机制,在中国经济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双方要深化绿色发展合作,加强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为各自发展注入新动能;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双方应该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维护公平正义,体现责任担当。

小科普:什么是CPTPP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自由化进程,达成自由开放贸易之目的。

2005年,新加坡、文莱、智利、新西兰签署“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宗旨是促进彼此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

之后,美国、澳洲、马来西亚、越南及秘鲁陆续磋商加入,原先不大的贸易圈在美国加入后重要性迅速提高。

2010年,经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经济体整合为统一的贸易体,多国就成立TPP开始磋商。

特朗普上台之后,2017年1月,美国退出TPP。同年11月,TPP改组为CPTPP,同时冻结22条美国主张但多数成员反对的条文。

2018年12月30日,CPTPP正式生效。

2021年9月16日,中国提出申请加入CPTPP。

同年10月15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中国国家主席通电话。李显龙表态称,新加坡支持中国申请加入CPTPP。

今年2月5日,新加坡总统哈莉玛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时,再次表态新加坡欢迎并支持中国申请加入CPTPP。

哈莉玛说,新中关系基础十分坚实,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代表了新中合作的高水平。新方愿同中方与时俱进,团结合作,一起向未来。新方积极看待全球发展倡议,愿同中方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中国国家主席也提到,两国的合作要树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杆,提升陆海新通道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

双方也讨论了加强人员交流的重要性,期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恢复航空交通和人员交流。

两人今天为“知新楼”揭晓名字。这是重庆市彭水县的一个学生宿舍,是在华新加坡社群配合新中建交30周年,在2020年发起的慈善项目。

与政府首脑的会见 在前一天,2月5日,哈莉玛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双方肯定新中牢固关系,并对两国经济合作的良好势头表示欢迎。

在与李克强会见时,哈莉玛祝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赞许奥运会的凝聚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创造体育佳绩、弘扬体育精神。

新加坡中国元首在京会面;新加坡再次表态欢迎并支持中国申请加入CPTPP

(图源:新加坡总统哈莉玛脸书)

恢复航空交通和人员往来

哈莉玛表示,期待在条件允许下全面恢复航空交通和人员往来,包括让新加坡留学生回到中国上课。

李克强回应说,中方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同新方逐步恢复人员往来,为新加坡留学生返华复课提供便利。

哈莉玛说,新中关系非常强劲,两国高层互动频繁,经贸合作良好。双方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陆海新通道”等领域合作,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合作新领域,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李克强说,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新加坡的关系,愿同新方保持高层交往,深化发展战略对接,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在交通物流、机制建设、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加强在金融、抗疫、职业教育培训等多领域合作,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