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新勞動力市場報告出爐,2025年這些行業前景最好!
在新加坡的打工人正經歷著「史上最暗黑的一年」。2024年,全球經濟格局大變,裁員潮悄然席捲各行各業,其規模和影響遠超大家的想像。截至12月2日,英特爾、特斯拉、谷歌等全球科技公司已裁員至少14.9萬人。新加坡的戴森、三星、SHEIN等跨國企業也紛紛加入裁員行列,無人能倖免於難。調查顯示,44%的人薪資未漲,只有15%的人漲薪500新元及以上。在新加坡生活艱難,40%的人都是月光族。於是,一大波年輕人開始「死中求活」,通過跳槽、轉行等方式尋求薪資暴漲的機會。
01 新加坡發布2024勞動力報告
勞動參與率68.2%全球第三
近日,新加坡人力部發布了《2024年勞動力市場報告》,揭示了該國職場的最新趨勢。總體而言,新加坡的勞動力參與率穩定在68.2%,在全球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三。位居榜首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其參與率為72.1%;瑞士蘇黎世以71.2%的參與率緊隨其後,排名第二。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民眾積極參與社會工作以賺取收入。畢竟,誰不想輕鬆自在、無需勞作便擁有財富呢?然而,「在新加坡生活並不容易。」
作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的日常開銷極為龐大。就在不久前,萬事通整理了新加坡的日常費用清單,其數額之高令人咋舌——即使月薪達到4000新元,也難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02 新加坡漲薪靠跳槽實錘!
59.3%的人跳槽漲薪至少5%
接下來是眾人關注的跳槽與轉行話題。依據《2024年勞動力報告》的數據,在25至64歲轉而投身其他行業的全職新加坡居民里,59.3%的人薪資漲幅至少達到5%,20.9%的人收入水平波動不大,僅有19.9%的人薪酬有所降低。由此可見,「漲薪主要靠跳槽」的說法確鑿無疑。
正如當地人調侃的那樣:「踏實工作不一定能收穫優渥薪酬,頻繁跳槽卻大機率能實現薪資提升。」
此前,萬事通曾報道過跨國招聘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發布的2025年全球薪資調查結果。該結果表明:在無意跳槽的專業人士中,有53%的人對明年能否加薪持不確定態度,或認為不會加薪。而計劃跳槽的專業人士則預計自身能夠獲得12% - 15%的薪資漲幅。
03 新加坡就業市場
更青睞這些職業&人才
漲薪多
《2024年勞動力報告》指出,獲得漲薪的轉行跳槽人員大多流向了金融與保險服務、資訊與通信及專業服務等對技能要求較高的行業領域。調查顯示,在這些轉行群體中,有63.7%的人擔任的是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職位。
與之相對的是,僅有19.1%的跳槽者願意從事文員、銷售和服務人員的崗位;而像生產和運輸操作員、清潔工、工人等崗位,選擇從事的人更是只占17.2%。並且,PMET的整體失業率(2.7%)低於非PMET(3.4%)。
這有力表明,具備專業技能與管理經驗的人才在新加坡就業市場仍深受喜愛與重視,擁有較強的競爭力與就業優勢。因此,若有跳槽打算,選擇這些領域無疑是明智之舉。專業技能等PMET領域無疑更具盈利潛力。若計劃跳槽或轉行卻毫無方向,不妨考慮這些行業或職位,至少其收入頗為可觀。
04 全職居民平均月薪5500新元
你拖後腿了沒有?
《2024年勞動力報告》的數據顯示,民眾的實際收入較2023年有所回升,其中收入中位數增長了3.4%。
根據人力部官網於11月29日上午發布的《匯總表:收入》,新加坡全職就業居民(公民與PR)本年度每月平均總收入達5500新元。不知諸位是否達到這一標準,有無拖後腿呢?
從名義數據來看,與疫情前的五年相比,今年人們的收入增長了20.5%。不過,若將通貨膨脹等因素納入考量範圍,實際增長幅度僅為3.6%。
若把時間跨度延長至十年,名義收入增長45.9%,但實際增長僅為24.8%。可見,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名義收入的增長,使實際收入增長有所「縮水」。怪不得覺得自己工資也漲了,但就是留不下錢呢,這和5年前相比,實際上也沒漲多少啊。沒漲工資的小夥伴更慘了,這不就是「變相減薪」嘛!
05 除了上學和接受培訓外
新加坡24歲以上人群打工的更多了
《2024年勞動力報告》顯示,除了15-24歲的人群外,其他群體的就業率均有所增加。25-54歲人群的就業率從去年的86.8%增加到87.7%,而54-64歲人群的就業率也從去年的70%漲到今年的70.4%。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就業率則從去年的30.6%增至31.7%。只有15-24歲的年輕人就業率從33.2%減少至31.2%。人力部表示,這個年齡段的群體大多在上學或接受培訓,因此導致就業率下降。
就業率的持續攀升表明新加坡就業市場對人員的需求旺盛。不久前,人力部發布了緊缺職業清單,有些職業在申請EP就業准證時還可以加分。缺人職位的數量從之前的27個增加至30個,新增的3個急缺職業包括半導體行業中的半導體工程師、儀表工程師及流程工程師。此外,還有註冊護士、碳項目經理、人工智慧科學家及海事技術總監等職業也在緊缺名單之列。
06 更多殘障人士被僱傭工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2030年預計40%殘障人士有活干
但更多人需要提高正面態度
殘疾人群體的就業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新加坡僅有28.2%的殘障人士投身工作,而當前這一比例已攀升至33.6%。該比例的增長表明越來越多的僱主願意接納殘疾人員工,新加坡社會對殘障群體的觀念也更為積極正向。
人力部宣稱,新加坡致力於在2030年將殘疾人就業率提升至40%。然而,現實情況顯示,新加坡民眾對待殘障人士的態度並非如期望中那般理想。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與國家福利理事會聯合發布的殘障領域趨勢報告表明,去年對殘障者秉持正面態度的社會成員比例為68.9%,低於2019年的76.8%;持中立態度者去年占比28.6%,高於2019年的21.5%;持負面態度的比例在去年達到2.5%,較2019年的1.8%有所上升。總體而言,新加坡仍需進一步提升社會大眾對殘障者的接納程度,以平等視角看待這一群體。
07 人口老齡化負面影響初現
新加坡勞動力參與率連續4年下跌
儘管新加坡的勞動參與率較高,且民眾大多積極工作以維持家庭生計,但與四年前相比卻呈下降態勢。數據顯示,2021年新加坡勞動力參與率為70.5%,次年降至70%,到2023年更是下滑至68.6%。這一現象主要源於人口老齡化,導致在職或積極求職的新加坡居民比例持續走低。依此趨勢,伴隨老齡化加劇,新加坡居民的勞動參與率恐將繼續降低。
即便如此,新加坡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在國際上仍位居前列。老人能夠獲得工作機會,某種程度上亦是一種幸運。相較於日本,部分老人因失去工作、無經濟來源,不得不以盜竊為生並在監獄中度過晚年,新加坡的情況顯然要好得多。
08 每2.7個新加坡居民養一個老人
人力部總結:必須向外籍工人開放
數據顯示,2014年時,每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由6位較年輕的居民贍養。但到了今年,這一數字已減至3.5,幾乎減半。人力部預測,到2030年,該比例將進一步降至2.7,即每2.7個64歲及以下的居民需負擔一位老年人的贍養。若將外籍工人納入計算,當前贍養比例為5.2,並自2021年起一直在5至6之間波動。
基於上述情況,人力部得出結論:鑒於新加坡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持續引入外籍工人對於維持對老齡人口的贍養支持十分必要。
09 新加坡工作制度要改革!
4天工作制、增加打工人保障
不過,大家仍可心懷期待。曾被熱議的新加坡「重大改革」仍值得關注。
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顏曉芳於國會上宣稱,四天工作制屬於靈活工作安排的一種類型,對於部分僱主和員工而言,減少工作天數成效顯著。新加坡人力部協同勞資政三方積極倡導新加坡僱主以開放心態接納各類靈活工作模式,進而確定並推行最為適宜的形式。
當下,新加坡已有部分公司率先推行四天工作制。這些公司在試行後察覺,員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每周工作成果與先前相比幾無差異。既然如此,不如讓員工每周多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