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9月1日起,新加坡針對EP申請實施了最新的「互補專才評估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簡稱 「COMPASS」)。這是一個透明的制度,這個評估框架的實施,意在使企業在人力規劃方面更加清晰和確定。本文將對於COMPASS評估框架的打分機制、豁免條件和人力資本規劃進行詳細介紹。
COMPASS簡介
COMPASS使僱主能夠選擇高質量的外國專業人士,同時提高勞動力多樣性並建立強大的本地核心。
EP申請者需要在此框架之下至少獲得40分的總分才有資格獲得EP。這就意味著,通過COMPASS的評估是獲得EP的一項必要條件。
COMPASS框架作用機制的補充
PMET: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技術人員;
僱傭少於25名PMET的小型公司默認在C3和C4中獲得10分;
本地PMET員工比例達到70%的公司在C3中可獲得至少10分;
如果候選人的國籍在公司的PMET中所占的份額是三分之一或更高,技能獎勵將減少到10分。
豁免COMPASS的條件
固定月薪至少22,500新幣;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協定》或者新加坡加入的《自由貿易協定》,申請成為集團內部調往新加坡工作的管理層人士;
1個月或更短的短期職位。
COMPASS背景下的人力資本規劃
在申請EP時,尤其是自雇EP,需要對拿分項進行規劃,以便在新EP申請和續簽時都能夠達到自身層面和公司層面的評分標準:
提升薪資;
提升學歷和專業資格;
獲得額外獎勵項 (C5、C6);
對未來僱傭的PMET進行規劃。
COMPASS評估框架的實施反應了新加坡政府對於人才規劃的考量,也指導了僱主應當如何採取措施。對於25人以內的小型企業來說,雖然目前階段COMPASS評估框架實施的影響有限,但仍需要對人力資本做好布局規劃,以支持企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