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來西亞出台一系列稅務優惠措施,爭取為柔新經濟特區吸引更多投資,其中包括對高增值活動進行新投資的公司,提供最多15年的5%特別稅率。另外在經濟特區內,某些重點區域運營的企業,能夠受惠於量身定製的額外獎勵措施。在特區工作並符合資格的知識型員工,也可享有15%的個人所得稅優惠。
圖源:FACEBOOK
馬來西亞推出稅務優惠政策吸引外資
1月8日,馬來西亞財政部和柔佛州政府發表聲明,在柔新經濟特區對高增值製造和服務活動進行新投資的企業,將享有這項特別公司稅優惠。這包括與人工智慧、量子計算供應鏈、醫療設備,以及航空製造和全球服務樞紐相關的活動。
另外,在經濟特區內某些重點區域運營的企業,能夠受惠於量身定製的額外獎勵措施。在特區工作,並符合資格的知識型員工,也可享有15%的個人所得稅優惠,為期10年。同時,柔佛州政府也宣布降低娛樂稅,這些稅務優惠從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目前,在馬來西亞運營的企業繳付介於15%至24%的公司稅率;在新加坡運營的公司稅率為17%。馬來西亞公民個人所得稅率最高30%,非馬國居民的稅率一律為30%。而對高價值的製造和服務活動進行新投資的企業,提供最多15年的5%優惠稅率。
圖源:FACEBOOK
馬國政府之所以推出這樣的稅務優惠,主要的因為柔新經濟特區具有太多吸引國際投資的優勢。首先就是戰略位置優越,柔佛州位於馬來西亞西部的最南端,東面是中國南海,西面是馬六甲海峽,南面隔著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是連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重要樞紐,為企業提供了便捷的物流和貿易通道,便於企業進入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
此外,馬來西亞政府在柔佛州已經建設較為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並且還在不斷升級和優化。例如,預計將在2027年啟用的馬新捷運,正在籌劃的智軌列車以及馬新陸路關卡通關係統等,積極改善新山地區公交系統,以應對日益增長的跨境人流和車流需求。
與此同時,柔佛州在製造業、物流、糧食、旅遊業、能源、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入駐企業可以更容易獲取上下游產業配套,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競爭力。
在政策支持方面,除了稅務優惠外,馬國政府還成立了一站式投資協調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包括項目審批、許可證辦理、政策諮詢等,幫助企業解決在投資和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經商的便利性。
新加坡企業藉助柔新特區享受稅務優惠
本周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吉隆坡簽署柔新經濟特區協定。新馬兩國將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努力,支持經濟特區發展並爭取更多國際投資。
對此,大華銀行馬來西亞高級經濟師吳美玲表示,柔新特區的稅務結構,類似於森林城市特別金融區的獎勵措施。這些措施旨在吸引新投資,並且為培養技能型工作隊伍,以及加強可持續發展的擴展活動提供獎勵。
圖源:FACEBOOK
至於柔新特區會否導致企業從新加坡撤資並轉向馬國,吳美玲認為,新加坡企業擴展到柔新特區,更可能是為了輔助它們在本地的現有業務,以增強整體價值。對柔新特區進行劃分,有助於為相關行業和企業帶來協作效應。例如,依賴出口的企業可集中在靠近港口的地區,而比較不依賴出口的企業可占據更內陸的地區。
而柔新特區的設立,旨在與新加坡的製造和服務領域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新加坡公司能否通過柔新特區受益,將取決於當地政府為有意遷移到特區的公司,提供哪些量身定製的獎勵措施。馬國政府之後會進一步公布關於稅務優惠和柔新特區重點區域的細節。在此之前,不少本地企業已對前往特區開拓業務展現興趣。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柔新經濟特區工作小組主席張松聲指出,超過60家本地企業對聯合總會2月中旬前往柔新特區展開的考察活動感興趣。經濟特區是一項讓新加坡經濟、馬來西亞和企業三方共贏的倡議。它可能成為開創新局的項目,在日益不穩定但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提升柔佛和新加坡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本地企業也期望,簡化和加速程序不僅限於初始的投資審批階段,而是貫穿整個商業運營生命周期,這樣才能增強投資者對特區作為高素質投資目的地的信心,為經商帶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