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疫情雖沒那麼嚴重,卻也不樂觀。
尤其是踏入虎年後,本地病例數的增幅明顯變大也變快了。上周五(2月4日)的單日新增病例更是疫情暴發兩年以來,首次破萬。
目前的病例大多數都無需住院,不過病例的大量激增,導致全科診所和醫院急診部都大排長龍,讓原本已體力透支的醫護人員,越來越不堪重負。
他說:
「我發現自己變得神志不清,而且情緒很糟,不再像白天較早時那樣有耐心。我發現我也很容易犯錯。」
初級醫生在職業生涯的頭幾年都必須值夜班。這是長期以來所有本地醫生都必須經歷的傳統做法,只為了確保給患者提供全天候持續護理服務。
最近,人們又開始討論為了保持醫生頭腦清醒和患者安全,是否該重新探討這由來已久的值班制度。
根據新加坡醫藥理事會的一般指導原則,在公共醫療機構任職的初級醫生的工作時間,每周不能超過80小時。(相比之下,大部分其他工作的每周工作時長只有40小時左右。)
然而,加上夜間值班,原本24小時的輪班,有時會拉長至30小時或更長時間。初級醫生每月需值四到七個夜班。
但初級醫生透露,即使醫院遵循了這些指導方針,但長時間的工作,尤其是值夜晚,常常會讓他們筋疲力盡,無法提供最好的護理。
當值的日常 當值通常從早上6點開始,和普通工作日一樣,到第二天中午左右才結束。
休息一天後,第三天早上6點又回去醫院上班。
一名初級醫生在正常輪班期間需負責6到10名病人,但當值時,就可能負責3個病房或100名病人。這麼一來,多數病人的病史他們都不太了解,當問題出現時,就必須迅速找出解決方案。
實習醫生Natalie說,當病人有疊加的病況時,憑直覺經驗制定出的治療方案或許並不適合。
「當值時經常就是這樣,只能快速掃過病人病歷,然後試圖解決最緊急的狀況。」
另一位實習醫生James說:
通常沒有時間仔細推敲一個病例,因為其他地方還迫切需要他的關注。
「有一次,同時有三個人打電話緊急找我,其他人根本打不進來。」
實習醫生Clarissa說,
「當值到了隔天早上,我的大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停止運轉,就像一輛車拋錨了一樣。我必須甩掉這種狀態,重新集中精神專注於手上的工作才能撐下去。」
Kenneth說:
「我很多次就差點犯了錯。幸運的是,值班的藥劑師、護士或高級醫生及時發現,才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
1994年畢業的腸胃及肝膽專科顧問醫生韋俊韜說,首先,病人和他們的家人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生也需要做更多的行政工作,增加了他們平日的工作量。
政府國會衛生委員會主席陳有明醫生也說,新加坡的人口老齡化,患者往往年齡更大,患有多種複雜的疾病。
不過韋醫生說,一些資深醫生並不同情年輕實習醫生面對的處境。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們自己也曾經歷過那種值夜班的苦,而且覺得以前的情況更糟。
韋醫生認為,值班是醫生學習基本技能的重要時期,可以讓他們接觸到各種疾病。
「這就像往海里撒網捕魚。例如我在當實習醫生時只見過一場盲腸炎手術,如果讓實習醫生值班的時間減半,這個網就會跟著縮小一半。」
剛入職一年的醫生卻坦言,值夜班讓他們學會了更好地管理時間和安排工作的優先次序,但並沒有為學習醫學提供最好的環境。
James說:
「我認為,如果你有足夠的空間去好好看病人,而不是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時,你會學到更多。」
疫情期間人手短缺,院方愛莫能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其中包括給醫生提供保密諮詢服務、讓他們定期反饋和參與會議,以及給他們提供可在值班時小睡的房間。他們也在嘗試改變工作流程以減輕醫生的負擔。
在一些公立醫院,初級醫生的值夜班時間也縮短至12小時,不再是傳統的30小時值班。他們這種輪班制稱為浮動系統(float system),值班醫生會一直值夜班一至兩周,不會被安排在白天工作。然而,並非每家醫院或每個部門都擁有建立這個系統所需的人力。
國立健保集團說,自冠病疫情暴發後,他們就沒有人手繼續實行這個12小時的值夜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