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李卓嶧來自中華中學。他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被專科醫生診斷出患有俗稱多動症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和對立違抗性障礙(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簡稱簡稱ODD)。
他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透露,他從小就無法集中精力,也很不聽話。「我不會聽從指示,你叫我往東,我就會往西。」
小學二、三年級的一場經歷讓他沒齒難忘。
「我記得小學有一次,我們在電腦室上電腦課,我忘了發生什麼事了,不過我當時非常生氣,就開始暴怒。我開始鬧脾氣,把電腦的電纜全部都拔了出來,甚至還拉了我同學的椅子。我想,這就是我情緒問題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徵兆。」
學校老師也觀察到李卓嶧的狀況,因此就請學校的輔導員和他的家人合作。李卓嶧看了專科醫生後,被診斷出患上多動症和對立違抗性障礙。
李卓嶧解釋,多動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症狀就包括難以集中精力、多動和有衝動的行為,而患有對立違抗性障礙的患者一般都不喜歡聽從他人的指示,會故意違抗他人。
中一開學第一周就被停學李卓嶧通過普通學術班(Normal Academic)進入中華中學。他告訴記者,他原本想要進入快捷班,但由於他在小六會考期間情緒不穩定,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無法達成這個目標。「所以我只能先進入普通學術班,然後從那裡努力,往快捷班的目標前進。」
不過,他剛升上中學的時候無法適應新環境,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就被停學了。
李卓嶧雖然順利在一年內從普通學術班轉到快捷班,但之後又得再一次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面孔。
「轉到快捷班之後,我突然間又看到很多新的面孔。我當時很擔心自己的情緒又會開始不穩定,歷史會再次重演。」
還好新同學都對他的狀況非常諒解。「他們知道如果我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就是給我空間自己去消化。」
慢慢了解自己的情緒李卓嶧坦言,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多動症和對立違抗性障礙。因此,他面對的其中一大挑戰就是被不明白他狀況的人嘲笑。
他說:「一開始我當然會受(這些嘲諷)影響,因為患上這些障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起初也會因為我的情況責怪其他人,因為我沒有選擇,但是我還是必須忍受這樣的痛苦。」
在中華中學的這四年來,學校的輔導室可說是他的避風港。每當他想要找人傾訴的時候,他就會到輔導室找學校的輔導師李添欽。
除了心理輔導之外,他也通過藥物以及學校和家人的幫助,慢慢找到控制自己情緒的方式,他也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
「現在如果我情緒不穩定還是生氣的時候,我就會先離開,可能到廁所洗把臉,讓自己冷靜下來。」
盼修讀電影課程O水準考試和小六會考相隔四年。談到這段期間自己最大的不同之處時,李卓嶧表示,現在的自己比較自律,也更懂得如何集中專注力。
「我覺得過了四年,我已經學會如何克服自己的問題,所以在考O水準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會比較冷靜,思想也更清晰了。」
李卓嶧透露,他為O水準考試下了很多苦工,因此對自己有非常高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夠進入理工學院,修讀電影課程。
「我覺得可以拿起攝像機拍攝,然後通過拍到的畫面來講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去影響其他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他相信,只要專注於自己,努力求進,並且往明確的目標前進,他一定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