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菜是新馬非常獨特的菜系,了解它,得先來談談土生華人(Peranakan)。很多人以為土生華人是華人與馬來人的結合,其實不限於馬來人;應該說是華人與其他種族的通婚,如印度人,只是占比較小。
嚴格依循古法烹制的精緻娘惹菜
這段歷史可追溯到隨著鄭和下西洋,廣東和福建的中國移民也來到新馬,與當地土著通婚,所生下的後代就是土生華人。男性後裔稱為峇峇(Baba),女性則稱為娘惹(Nyonya)。
這些與當地土著通婚的中國移民,好些是商人,主要集中在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大貿易港。他們的經濟能力較強,也和英國人關係密切,土生華人自19世紀開始接受西方教育。第一二代的土生華人多數會說華語和寫華文,後來則以書寫英文為主,說英語和方言。
為何是娘惹菜,不是菜?
一家之主雖然穿著洋派,可思想還是偏向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娘惹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是掌握烹飪、縫紉、刺繡和串珠手藝。所以土生華人料理通稱為「娘惹菜」,而非「峇峇菜」。
娘惹足不出戶,廚房是她們的天與地。一道菜肴從外觀到口味,都是品嘗者對娘惹能力的考核,也足以影響她們的婚姻。菜肴除了是自己的成績單,也讓娘惹消磨時光,所以每樣食材都下很多功夫,可以花幾天時間完成一道特別菜肴。
「Tok Panjang」是有錢土生華人家庭很重視的。「Tok」是福建話的「桌」,「Panjang」是馬來話的「長」,顧名思義,就是長桌宴。主人家會準備豐盛菜肴,這個時候娘惹特別忙碌,也是展現廚藝的好機會。宴客時的擺盤也特別講究,華麗排場完全不輸給現在的精緻餐館。
娘惹菜是小眾家傳菜
娘惹菜是媽媽傳給女兒、家婆教會媳婦的家傳菜,沒有特定做法或食譜,所以也很難說誰做得特別「正宗」。
受馬來料理的影響,娘惹菜加入各種南洋新鮮香草和辛香料,如班蘭葉、黑果、羅望子、姜花、香茅和叻沙葉。娘惹喜歡把香草和香料以手工研磨杵碎,以姜、蒜和蔥等炒香,或用來做腌料和醬料。另外,刀功也很講究,香草和蔬菜切得細細長長。
娘惹菜有豬肉?
檳城靠近泰國,所以當地的娘惹菜偏酸辣,蝦醬用得多。馬六甲和新加坡較靠近印度尼西亞,所烹調的娘惹菜偏甜辣。一些菜肴看起來像馬來菜或印度菜,如咖喱和亞參肉類,但不加椰漿,還保持肉類的鮮嫩度,貼近中餐講究原味的理念。雖然娘惹菜帶有馬來元素,但土生華人不是穆斯林,豬肉不必「迴避」,還是主要肉食。
娘惹菜的食材複雜、工序繁瑣,所以頗為小眾,不像其他料理廣泛流傳。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一直有為數不多的小型娘惹菜館,多是家庭式作業。2008年本地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小娘惹》,引發大眾對娘惹菜的關注和喜愛。娘惹餐館有所增加,也做得更專業和精緻。如今部分工序已由機器代勞,如電動攪拌,還有已調好的配料和醬料。
本地常見娘惹菜肴
- 黑果燜雞 -
源和春菜館的招牌黑果燜雞(餐館提供)
黑果(Buah Keluak)是一種原生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高大喬木,全株有毒。充滿智慧的先輩將黑果樹的種子取來後浸洗髮酵,去除毒素。這時它的果肉已糜軟,味道濃郁且帶酸,娘惹喜歡用它來燜豬肉和雞肉。
餐館製作黑果燜雞很講究,會削去黑果一端將果肉取出,把黑果肉、豬肉和其他配料混合再釀回果殼內,最後才以雞肉塊及預先處理的辛香料燜數小時。
- 叻沙 -
叻沙是在本地最廣為流傳的娘惹料理,它以小販美食出擊,好些是連鎖經營。湯頭加入大量蝦米熬制,還有南姜、香茅和椰漿調味。粗米粉早期是娘惹磨好米漿後,用有孔木篩讓米漿漏出掉入熱水中煮熟成條。這個做法有點像米苔目(也稱老鼠粉)。粗米粉現已由工廠製作,不過仍保持「短」的特色,所以攤主只提供湯匙,不用筷子。
本地第一個賣叻沙的不是土生華人。二戰前,海南人替土生華人家庭打工時,學會製作粗米粉的方法,於是出來創業,在甘榜叫賣叻沙。經海南人改良的叻沙,減少蝦米和椰漿的用量,湯頭比較清淡。後來海南人也將手藝傳給福建人,福建人加了蛤,隨著時間推進,現在娘惹叻沙多為魚餅、蝦、蛤、咖喱葉和參峇(Sambal,一種辣椒醬)的混合版本。
娘惹叻沙為何也稱「加東叻沙」?加東一帶是土生華人的聚集地,1960年代有兩個叻沙攤位,後來其他人也加入戰局,競爭激烈。
- 小金杯 -
小金杯(Kueh Pie Tee)是土生華人喜歡的一種點心。「Kueh」在馬來語是糕粿的意思,「Pie Tee」來自英語的「Patty」(小餡餅)。
土生華人也喜歡吃薄餅,口味接近福建薄餅,只是做工更精細,配料有些不同。早年娘惹以麵糊在平底鍋抹烙成餅皮,剩下的麵糊不浪費。娘惹在麵糊內加水調成麵漿,再以鋁杯浸半到麵漿內,讓麵漿沾在鋁杯外層,放進熱油炸成杯狀小脆餅。杯狀小脆餅用來盛裝剩下的薄餅餡,從前有冬筍和肉餡,現在多是沙葛、紅蘿蔔、雞蛋、蝦和蟹肉等。
- 娘惹糕 -
色彩斑斕的娘惹糕點,令人垂涎欲滴
娘惹糕點色彩斑斕,香味強烈,多從花卉和葉子取汁染色,如蝶豆花的紫藍色、班蘭葉的綠色。主原料多為糯米、糯米粉和木薯粉,所以口感較軟糯。其他食材有椰糖、椰漿、椰絲、班蘭葉、綠豆泥、花生碎、參峇、蝦米辣等。
娘惹餐館的墨汁墨魚
其他娘惹菜肴有仁當牛肉、娘惹雜菜、墨汁蘇東(Sotong,馬來語的墨魚)、豆醬燜豬肉、肉丸湯、參峇茄子、亞參辣魚頭、鹹菜鴨湯和烏打(Otah)等、它們多貼近中餐,只是色香味方面更加豐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作者為陳愛薇;圖片為新報業媒體、餐館提供)
(本文首發於《華匯》48期,文章版權歸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華匯》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歡迎朋友圈分享。欲閱讀更多《華匯》雜誌文章,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註冊成為《華匯》雜誌會員,即可閱讀更多精彩文章。為感謝讀者支持,即日起只要註冊帳號,便可免費閱讀一年宗鄉總會的兩本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