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纪念堂是城中保存得最好的英式建筑,位于市中心占地25 公顷的Maidan广场。这栋以大理石打造的地标建筑,混搭了英式和东方风格,为了纪念于1901年逝世的维多利亚女王而建。经过20年的漫长施工,这栋大楼于1921年底落成,建筑内有个博物馆,展示了大英帝国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
Maidan是波斯语,意为集合的地方,类似我们的Padang。在Maidan周围尽是一些华美的殖民地建筑,排排站,像尽忠职守的老仆人,邮政局、法院及银行大楼等都值得一看。一些房子经过重新上漆,看起来不至于落魄,但不少建筑满脸风霜,时间留下栩栩如生的印记。
为了进行贸易及统治,由英国人掌舵的东印度公司于1780年在加尔各答设立总部办公大楼(The Writers’ Building),当时这栋楼是城中唯一的三层建筑,目前所见的建筑群,则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扩建,但它依旧保留了原建筑的骨架。设计带有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建筑门面上竖立著代表了商业、司法、科学的农业的雕像。
这座城市,这个楼房,还和新加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819年,史丹福·莱佛士受到加尔各答的印度总督哈斯丁的授权,并在新加坡建立殖民地。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设在加尔各答,新加坡也自然在其管辖之下。
印度脱离殖民统治后,这栋大楼也成了当地政府的办公地。建筑年久失修,现在正在进行修复工程,但我们依旧能由外观瞥见它曾经有过的风光。
不远的邮政总局同样拥有超过250年历史,带有显目的巨大拱顶,建筑里也设有小型博物馆,展示了现代邮政服务在印度的发展。
加尔各答沿着胡格利河而建,两岸有频密往来的公共渡轮,和当地人一起挤上渡轮,更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也是观赏豪拉大桥的最佳角度。跨越胡格利河的大桥全长约705米,像躺着的埃菲尔铁塔。大桥建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使用2万6000吨的钢铁建造而成,它曾经是世界第三长的悬臂桥,至今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估计有约10万辆汽车经过。
我们在甲板上吹着古老的河风,两岸的人间烦嚣都被眼前的这条河静静收纳。孟加拉诗人泰戈尔是加尔各答最有名的居民,城里的故居也改为博物馆。他的诗歌里多次出现河流和船的意象,往往代表着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沐浴在河风里,或许在这条河上,是城市里唯一还能捕抓到日常诗意的地方。
关于作者
叶孝忠,前《孤独星球》指南出版人,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者,Ted讲者、新加坡作家节中文活动策展人,目前从事教书、出版和写作等。
他出版的畅销书《食遇》(关于新加坡美食文化)《12345》(关于新加坡小众景点)分别书写新加坡人文和美食,曾入围新加坡文学奖。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兼任高级讲师,负责教授创意设计思维。他最新出版的《我给新加坡写了一本马来西亚》,写马来西亚的小众景点,已经在书店上市。
他也经常带团去吃榴梿,听有趣的榴梿故事,目前正在打算撰写一本关于新马榴梿的新书。
他也经常举办新加坡的本地游,走小众路线,听新加坡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了解。也可以持续关注这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