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台好戏看兴趣圈内的新活力

2025-01-18     静姝     6879

近日,戏曲演出像接力赛一样。新老剧社、中学戏曲学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潮剧、越剧、京剧、粤剧、歌仔戏,一台又一台陆续和观众见面。还有作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2024年“华彩”开幕大戏的潮剧《典妻》,醉花林邀请广东潮剧院、韭菜芭城隍庙剧团邀请广东省潮剧艺术院和厦门歌仔戏剧团、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邀请福建莆仙戏剧院,加上新中合作项目——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周年主办呈献的《牡丹亭》(苏州昆剧院),真叫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众应接不暇。

从连台好戏看兴趣圈内的新活力

潮剧《典妻》的老秀才(陈运龙饰)和被典当的妻子(陈纬恬饰)

任何地方的戏曲发展,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1]。不同剧种如此密集的演出,文教组织、宗乡会馆及文艺团体办文化讲座、新书发布会、文史展览会、美食节;中小学生演讲、翻译、讲故事、相声比赛等等。作为在新加坡有近两百年历史、民众所熟悉与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依然有深刻认识其价值的当代群体,尽心力以不同方式守护、传承与传播,可视为当前华社对文化传承意识的逐渐加强。

从连台好戏看兴趣圈内的新活力

南华潮剧社在柬埔寨金边演出的喜剧《扛石记》中的母亲(林惠枝饰,左)、不孝子(张明福饰,中)、恶妻(佃伍妹饰、右)

从连台好戏看兴趣圈内的新活力

华族戏曲工作室的《赵氏孤儿》中,林楚强饰程婴,陈巧鸾饰庄姬

新加坡中学推广戏曲的佳例

先说一个例子:武吉班让政府中学的黄梅戏《白蛇传》。黄仕英和胡桂馨伉俪创立的敦煌剧坊率先在校园播下戏曲展演的种子。1995年,戏曲学院成立不久,在教育总司长叶顺光(John Yip Soon Kwong)的支持下,于公教中学举行了戏曲进校园说明会。我介绍了戏曲学院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各种特色课程,出席会议的19位中学校长和21位副校长与众多华文部主任、老师都认可这些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功能。很快,就有负责老师邀请戏曲学院为学生演出如《三打白骨精》《罗摩衍那》《阿Q的故事》《林谋盛》选段等等为学生打造的节目。但我最希望能推进的是:接受我们委派教师到学校培训学生、演出戏曲剧目,与戏曲学院共同建设校园戏曲文化。学生指导排演,才能让他们在其过程中,真正体验戏曲的博大精深与高雅精湛。

武吉班让政府中学(简称武中)是最早参加戏曲学院培训,演出完整剧目的学校。先以我和庄惠煊根据《灰姑娘》改编与导演的小戏《绣鞋奇缘》,参加戏曲学院主办的第三届“青年剧展”。徐艳芬校长(Shirleen Chee Yan-Hoon)在观看演出后,看到戏曲剧目的排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机立断接受排演跨文化原创剧目《罗摩衍那》在翌年公演的建议。那是我编导、朱飞跃和张辉合作编腔的黄梅戏,1999年在泰国国家剧院首演,2000年在印度巡演的剧目[2]。负责编导的陈国华主任煞费苦心鼓励学生参加培训,反应不错。陈主任慧眼识人才,选了篮球健将张宇豪饰演拉玛王子、马来学生法伊莎(Faizah Samsudin)饰演习妲公主,印族学生范玛(Varma Vinod)饰演国王。戏曲学院组织了包括秦占宝、张莉、林嘉等人的教师团队,在武中排练了近半年后于维多利亚剧院隆重公演。2004年5月13日时任教育部长尚达曼访问武中时看了这部多元民族学生演出、取材自印度史诗的戏曲后非常高兴,离场前连连为学生的努力点赞。他在8月8日的国会发言里,表扬了武中为跨文化戏曲所做出的努力。《罗摩衍那》翌年受印尼廖内省政府的邀请,到其首府丹戎槟榔举行的国际艺术节演出。自此,戏曲活动在武中开花结果,成为我国校园戏剧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不久前,在武中薛哲禧校长领导下,师生共同筹备的马来话剧和华族戏曲在4月底公演的消息传开后,泰国电视台Sittan导播特地带领摄影组到学校拍了排练纪录片。曼谷大学Punnasak副教授组织了表演艺术系师生21人来看《白蛇传》,观赏新加坡学校传承传统艺术的成果。《白蛇传》共有演员39位,由林嘉移植为黄梅戏《游湖》《惊变》《水漫》和《断桥》。武中舞蹈组学生演出多段群舞强化角色情绪,或渲染剧情变化气氛,并在《水漫》一场跑龙套,文武戏兼备,让曼谷大学师生赞不绝口。Punnak副教授赞道:“武中学生马来话剧服装布景色彩斑斓,剧情轻松有趣又有教化功能。《白蛇传》武戏节奏的把控精准、青蛇和天将对打,快、狠、准,反映了学生勤练的可贵态度与精神。龙套演员鱼贯登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武中开展传统艺术学习活动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从连台好戏看兴趣圈内的新活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