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東道主中國代表團的看板人物、今日(8日)剛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項目勇奪金牌的谷愛凌,乍看之下似乎不那麼「中國」。
18歲的谷愛凌是中美混血兒,在美國出生,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美國人,2019年宣布為中國出賽。
兼具東西方氣質,能說一口流利北方普通話的谷愛凌很快成為中國的媒體寵兒,代言機會接踵而至。
中國「海外兵團」在羽球、桌球等項目為他國效力,已是人們熟悉的光景。如今,相映成趣的是,中國在本屆冬奧會居然也多了不少洋面孔。
例如,在中國男女冰球隊中,就有不少混血或西方人的面孔。
據統計,男子冰球隊中,25名球員中有15人是歸化球員;女子冰球隊23人中,有13名歸化球員。
作為東道主,並非冬季運動項目傳統強國的中國,為展現國家綜合實力及凝聚民族精神而提出「全項目參賽」的目標。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在2019年曾發出豪語,如果美國作為東道主能全項目參賽,中國「同樣能夠做到」。
然而在一些弱勢項目,尤其是男子冰球,要在短期內透過本土選手組建足夠競爭力的代表隊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啟用歸化運動員成了中國能參與每個項目的保證。
據報道,本屆冬奧會上,只有俄羅斯、美國、捷克及中國實現15個分項全項目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冰球隊雖洋面孔眾多,但中國媒體刻意突出了他們的華人血統。
據中國《上觀新聞》統計,男女冰球隊的28名歸化球員中,絕大部分都擁有華人血統,只有六人沒有華人血統。
啟用歸化運動員,意味著中國本土運動員的出賽機會受到壓縮,前者的競技表現自然受到放大檢視。
和被視為中國奪金希望的谷愛凌受到的熱捧形成強烈對比,同為「棄美轉中」的歸化滑冰選手朱易得到的,卻是另類的「矚目」。
代表中國出戰花樣滑冰團體賽的朱易由於兩度在比賽中出現失誤,引來中國網民的口誅筆伐。
網民對朱易的不滿甚至進一步擴大至審視其中文能力的欠缺。有人甚至要求她「先學好中文,再談愛國」。
也有一些流言指她是「靠爸」才能取代中國籍選手陳虹伊,代表中國出戰花樣滑冰的單人項目。
在美國洛杉磯出生的朱易於2018年轉籍中國,其父親朱松純是人工智慧專家,2020年回到中國主持人工智慧研究機構,目前是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
相較之下,國籍有爭議的谷愛凌卻被中國粉絲捧在掌心。
據報道,谷愛凌從未正面回應其國籍問題。她曾說:
「當我在美國,我是美國人;當我在中國,我是中國人。」
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谷愛凌究竟有沒有放棄美國籍,轉入中國籍仍是一大疑雲。
美國財政部的紀錄並沒有證據顯示她已經放棄美國國籍,但這無阻中國網民對她的力挺。
同是「棄美轉中」的歸化運動員,谷愛凌和朱易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待遇,也讓一些外媒將此現象解釋為中國當局和民眾「金牌至上」的態度:
只要有金牌,一切爭議皆可無視;沒有金牌,就等著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