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新加坡人不想把宝贵的医疗资源分享给外国人,政府听取民意不搞医疗旅游了。
最近,在2023年10月31日,卫生部长王乙康也再次重申了医疗旅游的负面影响。
他举了一个假设例子,国家通过医疗旅游资助医疗补贴,由于这一政策,许多顶级医生和医疗专业人员更愿意在医疗旅游领域工作,因为那里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回报。市民开始注意到他们所体验到的服务水平与医疗游客所体验到的有差距并感到不满。
据卫生部提供给媒体的资料,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公私立医院每年平均接待约1万8000名外国患者,占所有住院患者和日间手术患者的约2%。
“在过去三年中,来新加坡寻求医疗治疗的外国患者占总住院和日间手术患者人数的不到1%。新加坡人仍然是政府医疗机构治疗的主要服务对象。"
“我们政府医疗机构的优先任务是服务新加坡人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在我们有限的医疗人力资源和能力的情况下,避免医疗成本上升的风险。”
一些市场观察人士估计,新加坡2024年的医疗收入在2亿至3亿新元之间。
中国银河国际证券的金融服务公司的高级分析师分析师郑伟权告诉媒体,根据上市公司IHH医疗集团和莱佛士医疗集团报告的收入数据,新加坡的医疗收入可能高达10亿新加坡元。
IHH医疗集团旗下有百汇医疗、鹰阁医院、伊丽莎白医院等医疗机构,而莱佛士医疗集团则拥有一家医院和多家诊所。
它们和大多数其他私人医疗机构均表示,大约20%到30%的病人是医疗游客。
2023年,ICON癌症中心特别安排一组母语为越南语和印尼语的专属迎宾员,让外籍病患能更方便安排问诊和住宿等需求。(ICON癌症中心提供)新加坡这样会错失良机吗?淡马锡理工学院商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高级讲师卡辛(Benjamin Cassim)不认为新加坡完全错过了机会。随着本区域民众越来越意识到保持健康到老年的重要性,他认为医疗旅游业需求,总体上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则指出,新加坡医院的容量和专业人才供应的限制,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客户进行更加挑剔的筛选。所以,新加坡将自己定位为重症和复杂医疗服务目的地。
IHH医疗保健集团新加坡执行长曹崇安医生说,这些程序包括神经外科手术、脊柱手术、心脏相关专业护理、重症护理和用于癌症治疗的质子治疗。
“这种转变不应被视为失利,而应被视为机会,使我们能够通过进入其他地区运营商无法提供的、更具高度专业化的高级护理领域,使自己脱颖而出。”
Beng Teck Liang医生也说,复杂的医疗病例通常费用更昂贵、技能要求更高,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这都能转化为我国的可观旅游经济收入。
新加坡的新方向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让养生成为都市人关注的焦点。不单是身体健康,对于身心灵的关怀同样重要。
旅游局将大健康产业(Wellness Economy)视为吸引游客的关键趋势,并指出全球大健康经济产业在2023年的价值为6万300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25%。预计到了2028年,将达到8万9900亿美元。
“鉴于这一全球消费趋势,我们相信新加坡具备良好的条件,将自己打造为一个领先的城市健康圣地,并为居民、休闲和商务旅客提供便捷的、不可错过的体验。”
新加坡旅游局在去年7月初宣布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招标活动,邀请业者在滨海南的岸边开发与经营占地四公顷的康养景点(wellness attraction),其面积相等于约五个半足球场。旅游局认为,新的康养景点将能吸引旅客延长在新加坡逗留的时间,并增加花费,这有助于提高本地的旅游收益。
健康旅游涵盖了一系列广泛的体验和活动,包括水疗和体验、健康延长寿命计划以及增强身心健康的静修,旨在提升游客的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
卡辛认为,游客前来新加坡的动机将会有所不同,医疗游客是因为生病了而来接受治疗,而健康旅游者则是出于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提升心灵健康而出行。
“大健康旅游无法替代医疗旅游,但它提供了一种互补的服务,可以丰富新加坡的旅游产品,并进一步提升新加坡在健康与身心灵护理领域的声誉。”
2024年在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Glow Festival,由新加坡旅游局支持的多感官体验展。为期十周的活动以“失去与寻回”(Lost & Found)为主题,展区分29个主题空间,集合艺术、娱乐、拍照、内容营销等为一体,以多元感官装置和艺术形式,打造沉浸式互动空间。为期一周的全天候健身课程,包括瑜伽、普拉提、动感脚踏车等50场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供本地居民享受,也可供国际游客体验。(Glow Festival by Prudential)只不过,研究分析师郑伟权不太确定新加坡能否与这一领域的其他老牌企业竞争,比如泰国。
泰国以拥有众多海滩度假村、水疗中心、瑜伽馆和其他健康活动而闻名。泰国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很好。游客可以去那里做医疗手术,然后花一些时间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健康活动来恢复活力。
“考虑到成本因素,新加坡将需要专注于愿意支付高价的小众游客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