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陪讀媽媽:嫁給新加坡丈夫後,他竟立下遺囑不留任何資產給我

2025-01-23

在新加坡這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員。本地人與外國人齊聚一堂,衍生出一幅多元文化和諧共融的生動圖景。

其中,就有不少本地人與外國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新加坡統計局數據告訴我們,過去10年中,跨國婚姻就占了約25%~

其中就有一名陪女兒來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女子,嫁給了本地房東,一名退休的單身漢!2年後丈夫在醫院病逝,卻留下遺囑稱:「我不願意把任何個人資產留給我的妻子……」

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媽媽來新加坡陪讀

2年後嫁給65歲單身房東

事情還要從2011年說起。

當時,小麗(化名)帶著女兒從中國到新加坡留學。孩子住在學校,小麗在附近自己租了一個房子住。

房東是個新加坡人,65歲,單身,已退休,靠著出租房屋維持生計。

2年後,小麗和房東在新加坡註冊結婚,成為了一家人。兩人的婚禮很「潦草」,女方只有一對朋友出席作為「證婚人」,男方更是沒有通知任何親朋好友。

一年後丈夫找媒體曝光

兩人原是假結婚,從未同房、拉手

又過了1年,男子忍無可忍,找記者曝光了兩人的關係——假結婚!他說,是小麗主動要求與他結婚,而他是出於對小麗的同情,這才同意了這一婚事。

這名男子說,兩人剛「結婚」2天,小麗就把另一名租客趕走了,還拒絕支付房租和水電費。

後來小麗的行為更是變本加厲,男子忍無可忍數次提出離婚,都被小麗拒絕。

無奈之下,男子找記者曝光了兩人的關係。男子說,婚後這1年,兩人從未圓房,就連手都沒拉過,甚至男子稱連小麗的全名都不知道,平時都稱其為「小姐」。

但據當時的記者報道,小麗在採訪中稱對男子是真愛,能給她家的感覺。既然兩人結婚了,還付什麼房租和水電費?

小麗也承認兩人一直分房睡,但她說那是因為男子尿頻,就睡在靠近廁所的儲藏室。

新加坡男子去世前留下遺囑:

不給「妻子」任何個人資產…

直到2015年7月,男子因呼吸困難住院,這一進去就再也沒有出過院。最終因為病情惡化,於同年9月去世。

男子去世後,小麗從男子的銀行帳戶中取出了3000多新元存款,並以妻子的名義從公積金帳戶中提取了近4萬新元的公積金。

但小麗不知道的是,男子在去世前,通過一個交往超過45年、從事保險行業的朋友,在兩名證人的見證下簽署了一份遺囑。

男子在遺囑中表明,將房子留給他的繼妹,並清楚地寫道:「我不願意把任何個人資產留給我的妻子……我答應『娶』她,只是為了幫她延長在新加坡的居留時間,以陪伴她來這裡讀書的孩子。我們也沒有行房完婚。」

於是,在2016年2月,男子的侄兒拿著遺囑稱房子歸屬於他的繼妹,要求小麗搬走。

中國陪讀媽媽告上法庭

想要推翻遺囑2度被駁回

小麗不想伴奏,就聘請律師入稟家事法院,稱男子缺乏心智能力,以及受到外界不正當影響為由,試圖推翻遺囑。

但法官認為,男子自願留下遺囑,且表明是假結婚,遂駁回其申請。

小麗不服判決結果,再次向高庭提出上訴,但同樣被高庭駁回。就連駁回理由都是一致的:男子有足夠的心智能力,醫藥記錄也顯示其神智清醒。

除非小麗能提供證據,表明兩人並非假結婚,或她不是為了延長居留時間而結婚,否則該上訴駁回!

新加坡近年假結婚案暴增

去年前9個月相比前年激增700%

小麗的經歷,只是新加坡近年來假結婚案的一個案例。

據新加坡移民局數據顯示,2024年1月-9月期間,因假結婚逮捕了32人。

這個數字乍一看不多,就30多人,但相比起2023年同期的4人,已經激增了700%!!!而2023年全年也才8人,2022年也僅有9人,2024年前9個月都32人了,萬事通都懷疑全年下來能突破50人了……

比如去年6月,ICA就偵破了新加坡六年來規模最大的假結婚團伙,逮捕七名新加坡男子和六名越南女子。

新加坡將假結婚列為違法,一旦假結婚罪成,可面對最高1萬新幣罰款,或最長10年監禁,或兩者兼施。

若是作出虛假聲明,則面對最高4000新幣罰款,或最長12個月監禁,或兩者兼施。

確實,想要留在新加坡沒有那麼容易,簽證、准證、PR等等,都在限制著我們的行動。

但一定不要動歪腦子、走捷徑,如「找個本地老頭嫁了拿身份」的想法,不可取。

大家還是要通過正規方式,填寫資料從移民局申請。退一萬步,如果申請了好多次都不批,大家還是放棄新加坡生活,考慮回國吧。


相关文章

  • 2女1男疑涉毒驅車逃 獅城警方前後夾攻攔下
  • 吃沙冰吃到塑料碎片 女事主向名甜品店索賠1.6萬
  • 遺憾沒讓父母享福 李銘順自責「不該勸爸媽退休」
  • 稱代買萬字票中巨獎 「算命師傅」命砸大錢還願 女郎下場慘重
  • NTU學生因承認使用AI進行背景檢索,申訴被駁回維持零分!
  • 為錢鋌而走險!男子夥同前獄友盜竊前女友家 終獲 8 年監禁 + 8 鞭重刑
  • 《1點新聞》7月1日
  • HelloRide獲准更新執照一年 車隊擴大至2萬輛
  • 王乙康:私人保險與醫療發展趨勢不可持續 業者須重新審視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