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学生事务办公室要求所有学生组织使用“阴历/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这一英文译名。然而,NTU一个新春嘉年华活动展板上的“阴历/农历”(Lunar)字眼被人划掉,改成了“华人”(Chinese)。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脸书发文庆贺新年时,曾用“Chinese New Year”这种称呼方式。
但是这并不意味,新加坡通用“Chinese New Year”。
在新加坡中文界一直使用“农历新年”,从未用过“华人新年”,毕竟,自己是华人,把自己的新年称为“华人新年”,就像把其他华人传统节日称为“华人元宵节” “华人清明节” “华人端午节” “华人中秋节”一样,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但是,在英文界就有不同情况,新加坡英文界至少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开始倡议,由于农历正月初一初二不仅华人庆祝,其他民族如日本、韩国、越南等等也庆祝,因此,建议改名为“农历新年”。虽然这个倡议有不少人支持,但是,恐怕有更多人认为不必多此一举,因此,并未得到重视,至少,官方至今仍保持英文使用“Chinese New Year”的习惯。
不过,在一些人员的国籍分布比较多元化的企业和单位,有许多庆祝农历新年的并不仅仅是华人,因此,为了照顾这些外国人的民族感情,倒是有不少是选择使用“Lunar New Year”的,南洋理工大学就是一个。
简单说,在新加坡,通行做法就是英文称之为“Chinese New Year 华人新年”,而中文则称为“阴历/农历新年”或“春节”;英文虽也有称为“Lunar New Year”的,近年来是有所增多,但仍属于非主流,中文称为“华人新年”的则几乎没见过。
对此,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呢?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IG、小红书丨来源
IG、小红书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