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稱中國疫情後復甦乏力致東南亞機場客運量增長慢於歐美。新加坡樟宜機場雖復甦良好但入境未達疫前水平,其歸因於中國開放晚、經濟及旅行成本等,還需靈活優化促發展。
1. 數據顯示
近日,新加坡樟宜機場公布2024年客運數據,全年處理6700萬名乘客,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99.1%。航空分析師對此發表見解,指出東南亞機場客運量增長與歐美相比存在差距。
2022年5月13日,新加坡樟宜機場,一架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飛機在停機坪上。
來源:法新社
歐洲機場2024年上半年客運量超疫情前水平,倫敦希思羅機場2024年上半年航班人次高於2019年同期。
美國機場2024年客流量也超過疫情前,每日旅客吞吐量持續保持高位。而在東南亞,曼谷、馬來西亞等地機場雖有復甦,但仍未達疫情前水平,香港國際機場2024年客流量較2019年低26%。
西方機場復甦快,原因包括相對較早開放、國內和地區旅行需求強勁、積極推廣旅遊以及靈活的航空公司策略。
同時,政府早期干預和金融復甦使運營挑戰得到緩解,歐美之間交通往來也促進了機場復甦。
2. 影響東南亞機場客運量因素
(一)中國因素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場之一,2023年初才全面開放邊境,較西方國家晚。國內經濟問題,如房地產行業困境和消費者信心下降,抑制了出境游需求,許多中國遊客選擇國內游。
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國際交通需求仍比疫情前低約25%,影響了依賴中國遊客的東南亞機場客流量。
不過,得益於新中互免簽證政策,中國成為樟宜機場2024年最大客運來源市場,客運量比上一年翻番,超疫情前水平6%。
(二)其他因素
亞洲消費者受旅行成本高昂和通脹壓力影響,對可自由支配支出謹慎,貨幣波動也使旅行成本增加。
亞洲航空公司面臨運營挑戰,如勞動力短缺、維護積壓以及供應鏈和交付問題,導致部分航班運力削減。此外,一些機場為避免高峰期旅行問題,選擇謹慎恢復乘客流量。
3. 樟宜機場未來發展策略
儘管樟宜機場今年有望達到疫情前客流量,但仍需保持靈活適應。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遊客。
來源:iStock
一方面,要加強航線網絡建設,拓展新目的地,2024年已增加多家航空公司和多個目的地,今年還將新增更多。
另一方面,需持續為旅客提供高效可靠服務,投資基礎設施和流程優化。短期內,恢復東南亞目的地連接、利用亞太地區旅遊需求增長是關鍵目標,將繼續與航空公司合作推動發展。
參考資料:
1. China’s slow recovery part of why Changi Airport narrowly missed pre-pandemic traffic levels, say analysts, 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