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風雨洗禮,NTU 南洋大學牌坊正在進行全面修復!

2025-01-30

編者按

新加坡裕廊西93街的前南洋大學牌坊作為一座華人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正在進行全面修復。原裝琉璃瓦經清理後將永久保存,工程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這座飽含華人精神的建築見證了南洋大學的輝煌歲月。

維修工程進展

前南洋大學牌坊目前已被建築鋼架圍繞,四周設立圍欄。維修工程自去年初展開,預計在 2025 年第一季內完成。

此次維修重點之一是牌坊頂部的原裝藍綠色調琉璃瓦,歷經 70 年歲月,部分瓦片已褪色或壞損。

南洋理工大學在諮詢國家文物局後,拆下所有原裝瓦片,以複製瓦片替代,狀況良好的原裝瓦片被保留,日後可能在校園內展示。

矗立在裕廊西93街的前南洋大學牌坊,去年初開始進行修復,目前已架起建築鋼架,工程預計今年第一季內完成。(唐家鴻攝)

來源:聯合早報

牌坊歷史意義

這座牌坊於 1955 年前南大創辦時落成,採用華族傳統復興式建築風格,曾是舊南大的入口處,頂部瓦片每個都鑄有 「南大」 字樣。

1998 年,牌坊同華裔館、南大建校紀念碑被列為國家古蹟,是新加坡重要的歷史文化象徵。

新加坡南洋大學的主樓舊址1980

(後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來源:維基百科

背後的歷史故事

前南洋大學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前身,由本區域華社募捐籌建,是東南亞第一所民辦華文大學。已故先驅人物陳六使捐獻 500 萬元充作建校基金,福建會館也捐獻土地。

後來因本地語言政策改變,舊南大在 1980 年關閉,與新加坡大學合併,之後南洋理工學院成立並逐步發展為如今的南洋理工大學。

許多前南大學生對牌坊感情深厚,如 1975 年畢業的戴文雪就希望南洋理工大學能在校園展示保存下來的瓦片及其他前南大文物,講述前南大的故事。

圖示:南洋大學

來源:Unsplash

南大蛻變

來源:NTU小助手

背後人物介紹

「南大之父」陳六使

創業致富 華社中堅分子

陳六使1897年出生於中國福建同安集美,父母早喪,家境貧寒。19歲時陳六使繼幾位兄長之後,南渡星洲投靠鄉親陳嘉庚,在其黃梨廠和樹膠廠工作,深獲陳嘉庚賞識。

1920年代中,陳六使與三哥陳文確自行創業;生意蒸蒸日上,很快擁有自身的膠廠。陳六使的兒子陳永新說,陳六使的經商本領與生俱來,尤其善於觀察樹膠價格走勢。

到了1930年代末,陳六使已躍升為新一代樹膠業巨子,其後他更是領導怡和軒、福建會館和中華總商會,成為新加坡本地華社的中堅分子。

在中華總商會會長任內,陳六使為華人爭取公民權利益和列華文為官方語文。

在任福建會館時期,陳六使對福建會館屬下各學校即道南、愛同、光華、南僑、崇福都擴建了或新建了校舍。他同時也經常捐助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教育費。

來源:南洋商報

登高一呼建南大 領頭捐五百萬

1953年時任福建會館主席的陳六使,獻議會館捐獻雲南園五百多英畝土地建南洋大學,他個人也慷慨捐出五百萬元充作建校基金,這是東南亞的第一所華文大學。

陳永新說,父親陳六使沒念過幾年書,卻深知教育的重要,希望藉此幫助他人改善生活。

在陳六使登高一呼下,新馬社會各階層上至富商巨賈,下至草根民眾皆熱烈響應南大籌款活動,締造了激動人心的歷史畫面。

1958年南大校舍落成典禮當天,前往雲南園的裕廊路塞車16公里,盛況空前。

來源:南洋商報

從1953年至1963年,陳六使不辭勞苦,擔任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主席。

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創校之中,對校舍的建築,師資的聘任,科研儀器,圖書資料,學生的福利,大學的學位等都付出了心血。

南洋大學自1956年開課至1980年,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止以作育英才25年,培養了一萬兩千多名畢業生。

來源:ILifePost

數十年後 貢獻終被肯定

2019年,南洋理工大學將坐落在南大華裔館和南大湖附近一條名為「南洋谷」的道路易名為「陳六使徑」,以銘記已故前南洋大學創始人陳六使。

詳情請點擊:陳六使:鮮被提及的「南大之父」

來源:ntu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留學 新加坡通商中國獎學金考試安排出爐!記得領取通關秘籍
  • 新加坡這些政府中學,開放日即將來臨
  • 人人都想去的新加坡公立大學到底有什麼魅力?如何申請?
  • 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校友大盤點
  • 揭秘新加坡院校之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JCU)
  • 為什麼一提到低齡留學,大家都首選新加坡政府學校?
  • 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校友大盤點
  • NTU助力新加坡中醫藥界培養新鮮血液
  • 人人都想去的新加坡公立大學到底有什麼魅力?如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