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和女兒除夕與家人在台灣團聚。
2025喜迎蛇年,不同地方的華人有著不一樣的迎春習俗,嫁作台灣媳婦的陳秀麗、成為台灣女婿的黃靖倫,有位內蒙嬌妻的陳天文,有哪些不一樣的新春慶祝和開運方式?
馬來西亞籍藝人陳秀麗嫁作台灣媳婦後定居香港,小年夜和除夕會在台灣度過,她稱曾和家婆到寺廟捐款,現在則會在小年夜跟親戚團聚,「我們會包個廂房吃晚餐、聊天、唱卡拉OK,很熱鬧。小朋友不用串門子就可以拿到紅包,都很開心。」
和黃靖倫一樣,她發現台灣人的團圓飯很講究,「一定會煎條大魚,但不可以吃完,因為年年有餘。還有大骨白蘿蔔湯,寓意好彩頭。」
陳秀麗年初二一般會回到馬國新山娘家,她興奮地表示當地人年初九慶祝天公誕,比大年初一還熱鬧,家家戶戶都會點燃紅炮,「我會擺神桌拜拜,擺兩條甘蔗、一些水果和很長的紅炮,晚餐後就去鄰居家拜年。」
回到娘家,她除了開心能吃到媽媽拿手的煎年糕,多年來也和二哥一起行善,「有時我給二哥錢,有時我和他一起去給老人院買米和餅乾等。我覺得做這些事很有意義,幫助人自己會開心,做事也會比較順。」
黃靖倫與兒子逛牛車水。
黃靖倫:台灣體驗新年走春
本地藝人黃靖倫在台灣發展多年,但春節都回本地過年。 2020年時升格人夫人父,但也因疫情留在台灣過年,他透露:「我發現他們在除夕吃完團圓飯就開始派紅包了,初一都沒再給。」
黃太太與他分享台灣年菜的知識,「除夕團圓飯非常重要,那餐一定要有雞,是台語「起家」的意思(成家立業),還會吃長年菜,也就是芥菜;台灣也會吃烏魚子,風乾後過年吃,相等於我們的肉乾。」
新台兩地習俗不同,他表示:「台灣人過年有走春的習慣,新年出外走走看看,大年初一夜市都有開,人潮更多,不像我們都打烊。還有新年時當地人也會去夜市買刮刮樂。」
祖籍客家的黃靖倫,提到奶奶每年必買年糕,取延年益壽之意,也會準備客家年菜,「會吃豆乾,諧音』當官』,還有髮菜,諧音』發財』,因為很像頭髮,我從小就很討厭吃。」
他分享開運招財的習慣,「我會在立春那天去銀行進錢,據說會財源滾滾。還會撈魚生,在撈的時候喊吉利話。」
陳天文賀年。
陳天文:向長輩拜年需下跪
雖說陳太太是內蒙古人,但陳天文表示大家的過年習俗差不多,「我們會吃餃子,但是去商場買現成的。但因為我祖籍寧波,過年時媽媽會煮年糕,初一早上還會吃酒釀丸子,加一粒蛋,那是上海人的習俗。」
他表示自己拜佛,而老婆無神論,所以婚後的春節習慣沒有太大差別,「我們每年會買一串蒜掛在門邊,買發財竹、貼春聯,沒什麼禁忌,也沒特別買新衣服。 」
陳天文特別注重拜年的儀式,「我從小就被教向長輩拜年時,必須雙手拿柑和跪下來。」現在陳太太和兒子也會遵守這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