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者暴增,疫情下带你揭秘新加坡妈妈人手一枚的育儿神器!

2022-02-10     于晏     16309

新加坡11岁及以下儿童确诊病例暴增,其中一天高达1516起。而12岁到19岁少年的单日确诊病例也破千,达到1352起。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学校和补习中心等调整教学方式来减缓新冠疫情的传播。

1、补习中心将一些课程转为线上教学,减少学生之间的肢体触碰,把冠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2、部分本地体育学院取消12岁以下未接种儿童的训练课程。

儿童感染者暴增,疫情下带你揭秘新加坡妈妈人手一枚的育儿神器!

华裔妈妈怎么做??

我是一个在职父母,在整个家庭学习(HBL)期间无法远程通勤支持我的孩子。由于基于学校的学生托管中心(SCC)在HBL期间将暂停其一般服务,像我这样需要为我的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的父母应该怎么做?我相信接下来的回答会给出你答案。

曾经有人问一位儿童心理学教授:怎样才能打造一位聪明的儿童呢?

儿童感染者暴增,疫情下带你揭秘新加坡妈妈人手一枚的育儿神器!

教授的回答很简单:玩,多多的玩,很多而且正确的玩。

教授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关键的早期启蒙教育的重点:玩,很重要,这是孩子的学习,也是孩子的工作,更是孩子和这个世界的连接。

有时候我们容易将“玩”的理解狭隘化,于是陪玩也就变得片面了,那么如何正确陪玩呢?

儿童感染者暴增,疫情下带你揭秘新加坡妈妈人手一枚的育儿神器!

1、玩,是要增进亲子感情

说到陪玩,很多父母会委屈焦虑:“我有陪孩子玩呀!给她读绘本,她不感兴趣;教她认识图形,她也不看……”

孩子出生不带说明书,但和孩子玩却是我们和孩子走进内心的通道。玩,就好比孩子发出的邀请,让我们去他的家做客。做客的基本礼仪,就是我们要接受主人的要求,我们要客随主便。但是很多父母都变成了不请自来,攻城略地,我们不管孩子是否和我们一起玩,我们会在自己有空时或想起来时才去陪孩子玩。

更要命的是,我们也不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只做我们觉得对的或是最能启发孩子的事情。这就好比,我们如果一天只有15分钟,第一想到的就是读绘本,因为这对认知有好处。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所谓认知开发是一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我们只有让孩子不排斥我们常去她家坐坐,才有可能持续进行认知引导。所以陪玩的第一条,永远不要先想着教,而要确保孩子的大门一直愿意向我们敞开。如果每天真的只有15分钟给孩子,那就先放下一切,心无杂念的和孩子一起放声大笑吧!

儿童感染者暴增,疫情下带你揭秘新加坡妈妈人手一枚的育儿神器!

2、玩,要多样化

谈到玩什么,我身边总有两大极端派:一个是散养,每天让孩子在外面疯;另一个就是理论派,每天安排很多坐着的活动,对照着来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玩的内容一定要多样化,要动静结合,收放自如。孩子本身的天性就有所偏好,父母更要有意识的进行平衡,多带孩子出门玩,和孩子撒开了疯玩,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室外活动。爱动的孩子,要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有时间多读读绘本,玩一些拼图,可以让他们有机会静下来的活动。喜欢拼图的孩子,通常思维能力发展的比较好,这时就要考虑下想像力是否有缺陷;爱好玩积木的孩子,通常空间感比较好,这是要对照看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千万不要因为爸爸妈妈自己的偏好,而给孩子带来了一些短板。

儿童感染者暴增,疫情下带你揭秘新加坡妈妈人手一枚的育儿神器!

3、玩,要有社交环境

很多孩子上学后出现“不合群”“不服从指挥”“容易暴怒”等行为,其实归根结底是学龄前的玩耍不充分,没有创造足够多的社交体验。很多父母一谈到玩,就想到认知启蒙,一谈到认知启蒙,就会被局限到看绘本、认识颜色图形、会不会数数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只是对孩子一个人进行的,从而忽略了玩的另一个层面——如何通过玩和同龄的孩子学会互动?

一般来说,1岁半的孩子开始意识到同龄孩子的存在了,尽管互动不多,但也会变得愿意让同龄孩子在身边,然后各玩各的。这时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和其他孩子在一起舒服的感觉。2岁以后,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协同合作的游戏。比如,邀请孩子和自己共同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虽然各画各的,但是共同使用放在中间的颜料,这就是分享的雏形。再比如引导几个孩子一起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这就是开始学习服从命令了。

看似孩子没学习什么,但是这些基本的社交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却有着长远的影响,让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才是育儿的一大关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