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就校園霸凌事件 為家長和公眾設定了「十誡」?

2025-02-05

有聽過聖經故事的人,應該有聽過摩西(Moses)的大名。

他就是那個帶領以色列人逃到紅海,向海面伸出手杖後,紅海便分開一條道路讓他們安全渡海的人。

其實摩西還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獨自在西奈山上拜見上帝,得到寫下十誡和律法的石板,並帶著石板下山展示給眾人。後來有人調侃說,那塊石板或許就是初代iPad,是喬布斯的靈感來源。

2024年12月9日,位於紐約的蘇富比拍賣行展出拍賣一塊目前已知最古老,可以追溯至羅馬晚期拜占庭時代,寫著「十誡」的大理石板。(ALAMY)所謂的「十誡」,其實是當時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準則,也是最初的法律條文。

今天(2月4日)國會復會,教育部長陳振聲在回答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潘群勤針對校園霸凌事件的提問時,說著說著就開始「One、Two、Three」一直講到Ten,列出一條條帶有規勸與警示意味的提醒。紅螞蟻聽著聽著,就聯想到「十誡」。

拐個彎教訓少數家長陳振聲先是解釋,美雅中學今年1月發生的學生傷人事件,並不是網傳的霸凌事件。

實際情況是:兩名中學一年級新生下課後發生爭執鬥毆,其中一名新生舉起塑料水瓶砸向另一名新生的頭部,割傷對方的頭。

當時他們的班主任就在附近,看到這一幕趕緊將兩人拉開,並為受傷的學生處理傷口。校方也打電話叫救護車送受傷的學生入院,這名學生已經康復返校。

動粗的新生目前被勒令停學接受輔導,他在回校後必須接受懲戒。校方會致力於讓兩名學生和解,修復關係。

然而,這起事件的照片被上傳到社交媒體後被以偏概全歪曲成霸凌事件,還說學生是被金屬瓶子砸破頭,導致傷者親屬在網上向校方討說法。

與此同時,另一名曾有孩子就讀美雅中學的家長,也指校方未能妥善處理霸凌問題,並稱她的女兒在2023年因校園霸凌導致嚴重抑鬱,最終選擇輕生。

美雅中學的文化閣位於校內門廳處。(聯合早報)陳振聲說:

「孩子們的爭吵是一回事,但成年人介入、偏袒、加劇爭吵是另一回事。這會妨礙我們引導孩子走向和解與康復。在最近的事件中,學校領導在網上受到抨擊,學校的形象被不公正地呈現,教育工作者為支持所有受影響學生所付出的堅定努力沒有得到認可和讚賞。議長先生,各位議員,我相信我們都一致同意,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做得更好。」

部長這段話說得有點意思,只用文字就扇了那些「介入、偏袒、加劇爭吵」的成年人,包括少數認為學校在解決他們的不滿方面做得不夠的家長們幾巴掌。

他說,雖然這些事件很少,卻需要耗費不成比例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絕不能任其滋長。然後又將話繞回來說:

「我了解我們很多人都非常關心學生的福祉。一個強大且充滿關愛的社會須以慈悲心作為基礎。這是我們必須努力構建的。」

設定「十誡」諄諄善誘陳振聲希望家長和廣大公眾能夠作為教師的「神隊友」而不是拖後腿的「豬隊友」,攜手幫助孩子們療愈心靈創傷,正確引導孩子們。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Chan Chun Sing (@chanchunsing.sg)

他提醒大家:

  1. 我們在線上聽到和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實,尤其當我們只選擇聽和看我們想聽想看的內容時。

  2. 叫喊得最大聲最迅速的人,未必最無辜,也未必信息最準確。

  3. 在暗中、在網上或在現實生活中揮舞著「正義之劍」,總會傷害到那些你口口聲聲說要保護的無辜者。

  4. 傳播極端言論會將極端正常化,並鼓勵更極端的舉動。

  5. 當我們放大片面觀點時,我們應該小心提防自己不被利用來推進某些人的企圖。為衝突方提供片面的支持只會火上澆油,使衝突雙方變得更加強硬,讓和解更加困難。

  6. 懲罰性質的正義必須與療傷性質的正義相輔相成。只懲罰而不重視療傷,不符合我們孩子長遠發展的利益。

  7. 仇恨滋生仇恨,尊重換來尊重。以眼還眼只會讓我們都瞎了眼,並剝奪我們的未來與人性。

  8. 我們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如果我們在線下線上表現得像惡霸,他們也會有樣學樣。威脅他人、人肉搜索以及對其他孩子和老師不尊重,這些行為不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好。這也不是我們向孩子展示我們關心和保護他們的方式。

  9. 通過訴諸外部更高權威或試圖利用媒體攻擊和詆毀我們的學校和老師來顛覆學校的權威,只會讓我們都成為輸家。最終,我們的孩子將不再尊重權威。這些行為還會占用我們老師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損害其他孩子和家長應得的權益。

  10. 身為成年人和父母的我們,在包庇犯錯的孩子免受懲罰時,我們正在教給他們錯誤的教訓。這也許會讓他們認為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認為錯的總是別人,或以為自己犯錯後永遠都能毫髮無傷全身而退。

教育部長這番諄諄善誘,說出一條條還算中肯的「十誡」,蟻粉聽進了多少?

縱然我們無法完全杜絕校園霸凌,但在教育孩子應對霸凌與保護自己之餘,還真的應該提醒成年人與家長實事求是,不要捕風捉影,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摘他人,更不要輕易成為不懷好意的人「借刀殺人」的那把刀。


相关文章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
  • 新加坡打工人勿躺平!超全巴士攻略,一鍵直達馬來西亞嗨玩周末
  • 三名拉丁美洲籍男子飛新加坡,闖豪宅盜走大量現金和珠寶!27小時內遭警方逮捕!
  • 速看!新加坡8個主流招聘平台,輕鬆找工作不用愁
  • 房產經紀最愛推薦新樓盤 只因能賺最多佣金?
  • 照片遭不法分子篡改行騙 劉燕玲吁民眾警惕
  • 惹蘭加由一組屋電錶箱起火
  • 總統促國人在衛塞節 反思人與人及人與自然聯繫
  • 逾一成尋求牙科服務的人 或患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