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和人體尿液中的氟化物(fluoride)含量,與孩童的智力有反向關聯。
換句話說,氟化物含量越高,孩童的智商就越低。
新加坡的自來水含有氟化物嗎?有。
那麼,新加坡的孩子喝了自來水會變笨嗎?
從門外漢的角度來說,我們身邊喝自來水的人相信不少(註:將自來水煮沸並不能去除氟化物),但大家的智商水平各不相同,難以就此做出推斷。
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學者則認為:
家長不必擔心,新加坡的自來水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指出了該研究的缺陷,以及大家必須注意的另外幾點。
分析報告具體得出什麼結論?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分析了來自中國、印度、加拿大和墨西哥等10個國家所進行的74項探討氟化物暴露率(fluoride exposure)與孩童智商的研究,發現較高的氟化物暴露率與孩童較低的智商之間,有著具有統計顯著性的關聯(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分析結果顯示,被試者尿液的氟化物含量每公升增加1毫克,孩童的智商便會下降1.63分。
但是,分析也發現,若根據飲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測量,而含量又少於每公升1.5毫克時,氟化物含量與智商之間的關聯證據不足,因此存有疑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自來水的氟化物含量不應高過每公升1.5毫克。
新加坡國立大學牙醫系發言人指出:
「氟化物主要通過局部作用發揮效應,在自來水中加入氟化物,能確保人們口腔內保持非常少量的氟化物,幫助防止蛀牙。」
衛生部長王乙康1月30日也在臉書貼文中指出,新加坡法律規定,自來水中添加氟化物含量不可高於每公升0.7毫克,本地自來水的氟化物含量實際上只有每公升0.2毫克至0.56毫克,過去一年的平均含量為每公升0.45毫克。
這個含量,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也是美國分析指出水中氟化物含量與智商之間因證據不足而存在疑問的門檻——每公升1.5毫克。
專家如何看待美國分析?新加坡國立大學藥劑與製藥科學系教授Eric Chan指出,分析結果雖然顯示較高氟化物含量和較低智商有著具有統計顯著性的關聯,卻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氟化物會直接降低智商。
但更應該注意的是,統計顯著性並不等同於臨床顯著性(clinical significance)。
Eric Chan解釋這兩者的不同時,以0到10分的疼痛評估表為例(0分代表完全不痛,10分代表無法忍受的痛),假設病人服用止痛藥後能將疼痛從10分減到8分,雖然具有統計顯著性,但臨床顯著性可就不大,因為無論是8分還是10分,都代表病人正在感受劇烈疼痛。
「同樣地,智商分數是按一定的範圍來分類的,一兩分的差別對個人的表現影響不大。分析報告的作者試圖解釋氟化物對整體人口的影響,但對個人的影響相信非常小。」
其他學者則說,該分析的另一個缺陷是採用尿液測量被試者的氟化物暴露率,因為尿液中的氟化物含量會受到被試者的飲食影響。
先天與後天因素都會影響兒童智商此外,經研究證實影響孩童智商的因素,包括遺傳、教育和環境因素。
教育之所以能提高一個人的智商,是因為人們能通過教育提升解決問題、推理和記憶等方面的能力,這些也正是完成智商測試所需的技能。
來自良好家庭背景的孩子也可能獲得更優質的教育和營養,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接觸書籍和學習工具,以及參加增益活動等,都能加強孩子的智力。
簡言之,家長不必為這份分析報告過於擔心。
借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副教授Richard Webster的話:
「在研究員掌握更多數據、或是其他研究員做出同樣的發現之前,人們應該謹慎看待這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