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錢跑人」事件頻頻發生 這個行業有必要進一步監管?

2025-02-07

商家收了錢就跑人。

這絕對是消費者在支付預付款時,最不想遇到的事。

根據新加坡消費者協會今日(6日)公布的數據,去年消協接獲的投訴案件中,消費者共損失193萬新元。

其中,裝修業「貢獻良多」。

消費者損失的預付款總金額中,有三分之一和裝修業有關,為各行業之最。

裝修業共造成約72萬8000新元的預付款損失。

消協解釋,消費者損失預付款的主因,通常是涉事公司突然關閉,或在收下預付款後音訊全無,聯繫不上。

在涉及裝修業者的預付款損失案例中,就有承包商在裝修過程中突然失聯,留下還未完成的爛攤子,導致屋主必須另覓其他承包商來完成工程。

近年來,本地有關裝修業延誤工程、貨不對板或無法完工的相關投訴層出不窮。

去年,裝修商是接到第四多投訴的行業,達962起案例,雖然較2023年的1168起少,但金額數持續高企。

畢竟,裝修費動輒五、六位數,預付款數目自然不少。

門檻低容易出現「爛蘋果」據分析,裝修行業的入行門檻低,缺乏強力監管,導致害群之馬難防。

一些利益相關者也說,缺乏監管,意味著這個行業沒有標準化訓練。

這導致消費者,尤其是首次購屋者在找尋裝修商時,不知從何下手。

政府通過立法,例如強制要求承包商或室內設計師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認證執業,或許才是減少裝修業中「爛蘋果」的最好解方。

近年來本地承包商收了款項卻無法完成工程的爭議層出不窮。(海峽時報)如何避開預付款打水漂話雖如此,現階段消費者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儘可能避免踩雷。

首先,通過幾個重要機構和協會的認證名單,篩選出相對可靠的承包商。

在消費者協會的CaseTrust認證計劃下,有120間獲得認證的裝修公司,公眾可通過該協會網站查詢可信賴的承包商名單。

在CaseTrust認證計劃下,獲得認證的承包商須遵守特定規範。

這包括預付款不得高於總費用的20%,其餘款項則分階段收取。

相關承包商也需購買履約保證,以保障客戶的預付款,避免客戶在裝修完工前因承包商倒閉而蒙受損失。

根據消協公布的最新數據,去年該協會接獲的962起投訴中,就有97%與未受CaseTrust認證的承包商有關。

至於與獲消協認證承包商有關的所有投訴皆獲得圓滿解決,消費者並未蒙受預付款的損失。

消費者可透過CaseTrust認證名單尋找較可靠的承包商。(消協)此外,專家也建議,消費者可參考建屋局的裝修承包商目錄(DRC),從中尋找記錄良好且定期接受審查的承包商。

整體而言,在上述認證計劃下,裝修公司會受到更嚴格的檢視,檢視標準包括其服務條款、廣告倫理及糾紛解決程序。

接下來,消費者還可通過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進一步了解有意聘用的承包商公司資料。

消費者可針對一些細節多加觀察,例如,查看相關公司的繳足資本。

假設某家承包商只有2萬新元的繳足資本,卻聲稱可以進行20萬新元的工程,消費者就應保持警惕,三思而行。

此外,消費者也應在網際網路上多做功課,包括在社交媒體搜尋相關公司的評價。

最後,貨比三家的購物模式,在找尋裝修商時也同樣受用。

在過程中,消費者可以比較承包商的開價和服務條款是否合理,如果碰到「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條件,則應保持警惕,避免因小失大。

同時,客戶也應儘可能要求白紙黑字,寫明相關付款細節和裝修時程,保障自身利益。

裝修商要求客戶支付合約規定以外的款項,或要求提前付款,都有可能是警訊。

如果真的不幸還是著了道,承包商「收錢跑人」,受害者可向消協尋求援助,後者會代表消費者和相關承包商交涉。

倘若事情仍無法圓滿解決,消協將向受害者建議下一步行動,包括循法律途徑索賠。

如果索賠金額不超過2萬新元,受害者可到小額索償庭辦理。索賠額過高,則可採取民事索償。

法庭作出裁決後,若承包商拒絕遵守,受害者也可進一步狀告承包商。但有律師提醒,在實務上,消費者可能付出了寶貴的時間和法律費用,卻未必能全數拿回索償數額。

因此,追根究底,在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出現之前,消費者最好還是防患於未然,透過現有管道聘用具有信譽的承包商,將預付款「打水漂」的風險減至最低。


相关文章

  • 當和事佬調解失敗 泰國男子慘遭槍殺
  • 菲律賓今天舉行中期選舉 兩大政治家族激烈競爭
  • 經過七年努力 伊拉克摩蘇爾老城大部分地區完成重建
  • 曼谷坍塌大樓遺體搜尋工作結束
  • 女童高燒11小時未處理引癲癇 馬六甲中央醫院被調查
  • 印尼軍方處理過期彈藥發生爆炸 造成13人死亡
  • 海島游期間爆衝突 泰男回家用充電線勒死女友
  • 本地求學中國富二代綁架案反轉 獲救肉票也被馬警逮捕
  • 馬國高速公路驚現黑豹 差點與汽車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