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加坡治療的小兒麻痹症女嬰,目前在國大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獅城出現一例與疫苗相關的小兒麻痹病例,染病的5個月大女嬰來自印尼,1月底到新加坡求診後證實患病,目前在國大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衛生部強調,目前的調查結果顯示,該疾病在社區傳播的可能性低。
新加坡自1978年起就沒有本地傳播的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俗稱小兒麻痹症)病例,上一次出現病例是在2006年,屬於輸入型病例。
脊髓灰質炎由病毒引發傳染性很強
脊髓灰質炎由病毒引發,傳染性很強。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脊髓灰質炎侵襲神經系統,可在數小時內造成全面癱瘓。
新加坡衛生部昨日發出文告指出,脊髓灰質炎病毒主要由受糞便污染的食物傳播。除了維持高標準的衛生水平,接種疫苗是預防脊髓灰質炎的最有效途徑。
通用的疫苗有兩類,分別是口服的減毒活疫苗(OPV),以及滅活疫苗(IPV)。由於IPV疫苗不含活性病毒,因此不會導致麻痹型脊髓灰質炎。許多國家逐步改用IPV疫苗,新加坡已在2021年停用OPV疫苗。
患有脊髓灰質炎的印尼女嬰本身有免疫力受抑制(immunocompromised)的情況,之前在家鄉接種一劑OPV疫苗和一劑IPV疫苗。她於12月開始發燒,下肢嚴重肌張力低下和麻痹。負責醫生當時沒發現女嬰可能患上脊髓灰質炎。
女嬰於12月26日送到新加坡,直接進入國大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
院方一懷疑女嬰患上脊髓灰質炎,便採取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防止病毒散播開來。同女嬰有密切接觸的三名家屬和看護者,也已經接受隔離。
衛生部指出,個人接種OPV疫苗後患上麻痹型脊髓灰質炎是非常罕見的,但免疫力受抑制者在這方面的風險較高,因此醫生會建議他們接種I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