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新加坡人是從結婚後開始給包紅包的,畢竟成了家就算是獨立的「家長」,自然要承擔給未婚以及未成年小輩紅包的職責,也同時會包紅包給福木以盡孝心。
但也有不少年輕人是一工作,就開始給自己的父母包紅包的;這些人也希望自己有了收入後能趁著過年讓父母分享孩子能賺錢的喜悅。
發紅包原則:
原則一:以6或者8為尾數,6代表順,8代表發。千萬不要以4為位數,新加坡華人還是相當忌諱這一數字的。
原則二:需要根據家族的基本收入情況來定紅包的大概範疇:給父母的紅包,為了表示孝順可以多一些,88新幣以上。
其實早年新加坡的紅包中很多時候放的是一塊錢的巧克力硬幣,純圖一個吉利。
但隨著新加坡人均收入的上漲,紅包內的金額也越來越大,從10新幣到100多新幣的都有。
根據2024年春節的統計,給父母的紅包,50%的新加坡塞了100-498新幣!
接近三成的人給了500新幣以上。而98新幣以下的金額僅有不到20%。
新的趨勢是,由於新加坡很多人大齡不結婚,而包紅包和收紅包的分水嶺便是——已婚與否。
新加坡春節紅包最大迷思:需要給家中30多歲還沒結婚的人送紅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