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公園局近期接到約50名公眾的60起投訴,均與比達達利公園的野狗有關,其中20起涉及野狗追逐行人事件。為應對這一問題,公園局動物與獸醫事務組於2月11日在比達達利公園一座橋下設置了捕狗圍欄,並通過監控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控。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野狗被捕獲。
2月13日,動物與獸醫事務組社區動物管理營運部處長林安慧博士在比達達利公園向媒體展示了捕狗圍欄,並透露了相關投訴數據。她指出,雖然狗追逐人並不一定會咬人,但老人和小孩可能會受到驚嚇,在跑動中跌倒受傷,從而帶來安全隱患。她舉例說,曾有一名小女孩在被狗追逐時摔倒,頭部差點撞到石頭。 為了有效解決野狗問題,公園局計劃採用「流浪狗絕育計劃」(Trap-Neuter-Rehome/Release-Manage,簡稱TNRM)。根據該計劃,被捕獲的流浪狗將首先接受絕育手術,隨後會被送往新家。如果無法找到合適的領養家庭,這些狗將被帶到合適的地點放生。林安慧博士表示,雖然人道毀滅是一個可能的選項,但只有在動物健康狀況極差或必須長期關在籠子裡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這將是最後的手段。
捕狗圍欄設置在愛狗人士此前在橋下設置的喂狗區域旁,圍欄內放置了用塑料袋包裝的狗糧和水,並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圍欄上還張貼了告示,提醒公眾保持安全距離。如果圍欄被破壞,公園局的承包商有權報警處理。此外,公園局於2月6日在周圍架起了U形藍色半封閉圍欄,以減少流浪狗與路人的直接接觸。 對於公園局的野狗捕捉計劃,愛狗人士表達了強烈的關注。去年11月22日,退休者蔡珍珍(53歲)在聯署網站Change.org上發起了「讓比達達利狗狗活下去」的請願活動,目前已獲得超過4200名愛狗人士的支持,僅2月13日當天就有超過400人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