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系列贸易政策,加征关税、推“互惠关税”,冲击多边贸易,影响全球。新加坡企业受波及,反全球化加剧,WTO争端机制瘫痪,中国角色凸显,新加坡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1. 特朗普贸易政策冲击全球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迅速采取行动,在潜在贸易战中率先发难,其一系列贸易政策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和各国的广泛关注。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对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并计划实施“互惠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给参与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来源:CNA
分析师指出,这一政策转变将对多边贸易框架造成打击,可能引发主要贸易国家的报复,扰乱全球供应链。
对全球化的抵制并非始于特朗普,过去十年间,反对全球化的势头逐渐增强。一系列全球干扰因素,如美中关系紧张、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强化了各国对保护国内产业的关注。
来源:CNA
从历史周期来看,当前反全球化和政治冲突类似20世纪20到30年代的情况,随后是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时期。
2017年至2024年,世界贸易增长不稳定,特朗普首届政府多次提高关税,中国也进行了相应回应。此外,过去五年的全球冲击促使企业将生产迁回国内,减少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如俄乌冲突、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等,凸显了全球贸易的脆弱性。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保护主义存在诸多弊端,但一些国家将出口管制和制裁作为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使得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可能持续。
特朗普将关税作为惩罚工具,以迫使周边国家在边境管制和毒品出口问题上采取更严格措施,“互惠关税”更是被用作获取让步的外交手段。
美国贸易政策从特朗普到拜登,虽有延续但也有变化,在对中国相关政策上,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限制措施,导致美中关系恶化,也让美国贸易政策转向利己主义。
2.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角色凸显
随着美国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不屑以及全球机构影响力的减弱,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逐渐重要。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断扩大贸易影响力,深化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关系。
来源:CNA
美国的制裁和贸易限制反而促使中国加速技术创新,如华为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芯片,渊亭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对美国形成竞争。
尽管一些企业为规避美国对中国的关税,采取“中国+1”策略,但完全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困难重重,东南亚国家在供应链完善程度上难以替代中国,且全面重组供应链需耗费多年时间。
3. 新加坡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新加坡作为高度依赖贸易的小型开放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
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全球贸易和增长可能放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产业下滑,减少对新加坡的进口和投资,新加坡企业利润也会因成本增加而降低。
然而,技术在此次贸易局势中可能扮演更重要角色,也面临更严格审视。
部分新加坡企业也看到了潜在机遇,如随着对中国产品限制增加,新加坡产品在美国市场需求可能上升,部分企业申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的数量激增;同时,全球公司可能将业务迁至新加坡,为当地相关企业带来帮助企业发展的机会。
尽管美国不太可能直接对新加坡商品征收关税,但新加坡仍会受到间接影响。新加坡将继续与多个新兴大国保持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专家建议新加坡应加强贸易多元化,企业也应通过加强区域联系、推动国内创新等方式,在不确定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寻求发展。
参考资料:
1. Trump 2.0 vs global trade: What it means for Singapore and the world, 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