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容易忽略或跳过数字广告,而实体海报则能在交通繁忙或人口密集的区域为候选人带来更高的曝光度。”
观察人士指出,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如一些年长者,可能不太擅长使用科技,更倾向于传统的竞选材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主任彭丽珊副教授指出,数字信息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拥挤。
“事实上,要与那些尚未在社媒上关注政党的选民建立联系,可能更加困难。”
彭丽珊副教授指出,虽然印刷实体宣传材料成本更高,派发起来也需要大量人力,但通过数字渠道分发的材料其实需要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了解不同的在线平台的操作,并在网络空间中调节舆论,与选民互动。
她表示,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如何平衡实体与数字宣传对各政党来说至关重要。
各种法令准备就绪应付选举打假
去年10月在国会通过的《选举(维护网络广告诚信)法令》在今年1月22日生效。这项新法律将成为重要工具,进一步打击深伪内容,防止虚假的网络选举广告,对选举和候选人,造成影响。
尽管法令已经生效,它只会在选举令状颁布当天起实行,直到投票日投票活动结束为止。
法令禁止选举期间,在网上发布歪曲候选人言行的深度伪造视频等数码篡改内容,避免选民受这类几可乱真的假信息误导。
根据法令,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修图、配音,或是拼接等数字技术创作的内容,如果歪曲候选人的言行,就不可在网络上发布,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或由机器拨打的自动语音电话(robocalls)。
另外,政府也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可能会被操控,在本届大选来临之际将与社媒公司沟通,提醒它们守法,尤其是与外来干预相关的法律。
而《防止外来干预(对应措施)法令》(The Foreign 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ct,简称FICA)中的各种条款,就是用来对付算法驱动的网络外国干预,特别是外国势力为了影响我们的选举而进行的恶意信息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