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這個小小的島國,卻成為很多國家的學習、效仿的對象???
對標新加坡淡馬錫,印尼成立了「國有資產投資機構」Danantara;
對標新加坡樟宜機場,柬埔寨金邊耗資$16億建設新機場;
對標新加坡港口,秘魯與中國合作耗資$17.2億建設「錢凱港」;
對標新加坡賭場,泰國總理佩通坦宣布讓泰國賭場合法化…
為此,不少媒體提到這些國家的雄心壯志,都在說:XX將成為「下一個新加坡」!
甚至就連中國,也曾效仿、學習新加坡。如【中國將效仿新加坡實行飲品分級制?!上海已開始試運營~】
其實,新加坡的部分特點可以學習,但世界上永遠沒有「第二個新加坡」!新加坡是別人永遠也學不會的。
新加坡萬事通
地理位置好就能成功?
新加坡崛起遠不只靠馬六甲海峽
或許有人會說,新加坡有啥值得學習的,現在發展得那麼好,還不是因為天然的地理位置好。
緊挨著「東方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每天經過的諸多貨船,就夠它吃得盆滿缽滿了。
其實這句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馬六甲海峽確實是新加坡的一大優勢,但這並非只因為這個優勢,新加坡才會成為如今的新加坡。
要知道,世界上不只有一個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土耳其海峽、麥哲倫海峽等等,都有著近乎一樣的作用,但卻只出現了一個新加坡!
而且在馬六甲海峽,沿線港口可不只有新加坡這一個地方。比如說吉隆坡港口、霹靂州港口、臨近港口和檳城港口等等。
人們更願意選擇在新加坡停留靠岸,是因為新加坡港口的服務好、效率高、稅收低而且也比較安全。
不過馬六甲海峽,確實幫助新加坡帶來了很大的商機,這一點毋庸置疑。
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
新加坡讓89.3%國民擁有自己的家
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就讓很多國家難以望其項背。
根據城市土地學會《2023年ULI亞太住宅可及性指數報告》的統計,新加坡89.3%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國民整體擁屋率是亞太之冠!他們每年需支付的平均房貸和房產稅,也低於亞太區許多城市。
這意味著新加坡人,不僅人人買得起房,還不用背負巨額房貸!
1964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成為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的基石。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認為,在這個沒有共同歷史的移民國家,擁有住房將讓每個公民都有自己的一份根基。
於是,新加坡開始了大規模的建屋計劃,並通過對購買年齡、購買資格、最低居住年限等方面進行限制,來保障人人有房住。就連拾荒者,都有屬於自己的組屋。【詳情請點擊:這可能是新加坡「最豪奢」的拾荒者:有家不住只洗澡,晚上露宿街頭~】
根據新加坡建屋局數據,過去60年,新加坡興建了約125萬套組屋單位,為80%的本地居民提供住房,其中約90%是房主。而早在1985年,幾乎每個新加坡人就已經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了。
現如今,新加坡更是在這一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居者優其屋」。21世紀興建的組屋,居住環境已經不下於私人公寓。
新加坡2015年建成的杜生閣組屋
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新加坡人的擁房率,讓人羨慕~
從嚴刑峻法到文明社會
新加坡用法律塑造國民素質
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公正嚴明的法律。新加坡的法律體系更是全球知名:嚴格、公正、引導。
之前中國和新加坡剛剛免簽,就有一大波小夥伴因為不適應新加坡的法律,吐槽差點「破產」。【詳情請點擊:新加坡對中國免簽1年後,網友分享「破產」經歷:吐痰$300、地鐵喝水$500...】
圖源:小紅書博主GM-SIN
新加坡建國初期,面臨著諸多挑戰,秩序混亂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迅速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讓新加坡變得美好,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政府開始「嚴刑峻法」。
比如闖紅燈、用完馬桶不沖水、在家不穿衣服等等都會被懲罰,而且罰款無處不在,扔菸頭、吐痰都能最高罰1000新元……
為了保持法律的威懾力,李光耀還保留了鞭刑:最少3下,最多24下。
沒有人和錢過不去,也沒有人願意被罰,於是在短時間內,新加坡的社會秩序迅速恢復,人們也逐漸在法律禁令下變得更文明,更禮貌。
新加坡萬事通
此後,新加坡又開始「升級」,在嚴刑峻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文明宣傳,如社區文明講座等,來提高人們的文明素養。
如今,我們都能看到,新加坡人幾乎都很講規矩,地鐵上不吃東西、不亂扔垃圾…
多元種族和諧一體
打造世界榜樣:新加坡人的國家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社會的國家,擁有著華族、歐亞族、印度族、馬來族等多元種族,以及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等多個宗教。
地球上類似新加坡的國家有很多,但像新加坡這樣做到各種族平等對待,不歧視的國家,微乎其微。
而新加坡建國之初,李光耀就宣告:「新加坡要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我們將建立個榜樣。這不是馬來國,這不是華人國, 也不是印度國。讓我們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論種族、語言、文化、宗教團結一致。」
新加坡萬事通
為了防止種族歧視和宗教衝突,新加坡實施了嚴格的法律,限制仇恨言論,並加強種族和宗教和諧的維護,違反者將面臨法律制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住宅區也規定了每個種族的最低比例,禁止出現一個種族的群體占據一個小區的現象。
在文化節日上,新加坡也抽取了各個種族的盛誕一起慶祝,春節、開齋節、屠妖節、聖誕節等都要過。
飲食上也融合了各種族的美食,如海南雞飯、沙爹、雜菜飯、印度飛餅等等。
新加坡還正式確立了官方語言——馬來語、漢語、英語和印度人使用的泰米爾語共用。每個孩子上學時除了要學習英語外,母語也必須要學習。
新加坡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舞台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從「花園城市」到「城市花園」
新加坡讓經濟與環境雙贏
更讓人拍手叫絕的是,新加坡的發展並非建立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上,而是讓本地環境更上一層樓,成為世界知名的「花園城市」。
上個世紀70年代,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提出「綠化島」的概念,希望新加坡能在短時間內重新變綠。他還強調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化,讓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兼容。
於是在1972年,新加坡成立了環境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環保部門的國家。並在第二年提出建設「花園城市」的目標。
自此,新加坡開始讓經濟與環境並行發展,從公共綠地到綠色連廊,從垂直綠化到綠色屋頂,花園城市逐漸名副其實!
用數據來說:新加坡綠化面積5700多公頃,綠地率超過50%,綠化覆蓋率達到7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2.6平方米!
在此基礎上,新加坡政府又提出了「在花園中的城市」這一新的口號。希望讓自然景觀與城市融為一體,打造綠色網絡,讓人們隨時隨地親近綠色,徒步走進大自然。
新加坡:景色比我好的,沒我經濟好;經濟比我強的,景色沒我美~
從小漁村到全球最富裕國家
新加坡用投資「賺」遍全世界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給了國家發展強大的支持。
根據貿工部2月14日發布的2024年經濟調查報告,經濟去年第四季增長5%,全年增長4.4%,優於原本預期。雖然全球經濟存在下行風險,但仍預計今年新加坡經濟增長介於1%-3%之間。
新加坡更是曾被評為全球最富裕國家,人均GDP超$21.5萬世界第一!
新加坡萬事通
新加坡一直被評為世界上最自由、最親商的經濟體,吸引著眾多跨國企業「卷」向新加坡。
全球第二大飛機引擎製造商勞斯萊斯、嬰兒奶粉公司美強生、全球第3大製藥公司諾華、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跳動等,超過7000家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營運機構,其中有4200家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區域總部數量為亞洲城市之冠!
本地更是有著兩大全球投資巨頭:淡馬錫和GIC,為新加坡在全球各地賺取利益。
尤其是淡馬錫,更是投資了英國渣打銀行、巴克萊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多國企業。中國移動、中國銀聯、中國燃氣、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證券等,都在淡馬錫的投資名單里。
新加坡萬事通
如此強大的外來資金輸入以及對外獲取利益的能力,給了新加坡本地經濟莫大的支持。
這是很多國家眼紅,但自身難以做到的。
從醫生律師到部長高管
新加坡堅持奉行精英治國理念
想要建設好一個國家,優秀的人才必不可少。這一點,在新加坡體現得淋漓盡致。
生活在新加坡,我們經常看到公職人員的職位上還標註著一些行業,比如新加坡的外交部長是維文醫生,既是公職,又有其他行業的標籤,這是咋回事兒?
新加坡萬事通
這都是由於李光耀從新加坡建國時就制定的「精英治國」理念,他從社會各行各業中邀請頂尖的人才前來從政,為所有新加坡人服務。
比如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他從政前是新加坡著名的眼科醫生,曾是全國眼科中心醫務主任。也曾擔任新加坡中央醫院的CEO。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國大醫學院碩士,曾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擔任外科顧問醫生、在伊莉莎白醫院任腫瘤外科醫生。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主攻法律。
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第二部長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文學和社會學學士雙學士,後期又在母校獲得社學會碩士學位。隨後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這些來自醫生、律師、會計、大學教授、企業家、銀行家等的頂尖人才。新加坡行動黨會和合適的人取得聯繫,勸他們棄職從政。這裡的行動黨就有點像獵頭公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部長會有「雙重身份」。
其他大多數的政府工作人員也都是名校畢業,經過層層選拔,絕對是最聰明的腦子在管理國家。
正如李光耀所說:「我敢肯定的是,新加坡一旦選出一個愚蠢的政府,我們就全完了。國家將會沉淪,化為烏有。」
從貪腐成風中脫穎而出
新加坡政府機構高效廉潔
新加坡政府,不僅是由各行業頂尖人才組成,給世人的印象也是出了名的高效、廉潔、透明。
在李光耀時期,新加坡就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嚴懲不貸。據說新加坡反貪局大廳中還陳列著當年鄭章遠自殺前寫給李光耀的信,來警醒後來者:
「過去兩個星期,我感到非常沮喪。對於發生這次的不幸事件,我應該負全部責任。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東方紳士,我應該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接受最嚴厲的懲罰——你的忠實的鄭章遠。」
李光耀後來在一次群眾講話中剖析,並非自己逼死了鄭章遠,而是嚴厲的反腐手段讓他臉面盡失,丟了臉面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鄭章遠寧可結束生命,也不願面對恥辱」。
新加坡萬事通
在強硬的手段下,新加坡公務員幾乎個個清廉。前兩年涉貪超$38萬的前交通部長易華仁,就因此丟了工作,入獄坐牢。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顯龍,都在國會上站出來說要嚴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再對比一些貪腐成風的國家或地區,新加坡真的宛如一股清流脫穎而出。
從無資源的小國家發展至今
新加坡建國起就在「未雨綢繆」
新加坡是個小島國,面積還沒北京一個區大。
剛建國時,建國總理李光耀就很憂慮:新加坡沒什麼自然資源,有的只是200多萬人,該怎麼辦?
他本人在回憶錄(《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中說: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甚至李光耀還流下了這輩子唯二的淚水之一(另一次是他母親去世時)。
這種對於國家命運的焦慮,從李光耀開始貫穿著新加坡的發展至今。或許正因為如此,新加坡的危機意識一直很強,一直在為未來的「災難」做準備。
新加坡缺乏水資源,就一直在自主研發、擴大淡水的來源,哪怕是被鄰國笑話喝尿(新加坡利用技術收集廢水凈化出的新生水)。
新加坡本土缺農田,就不斷擴大海外糧食進口國,不讓一個人卡脖子,還發展本土農業,無土栽培,據說已經可以自主出產10%的糧食。
新加坡一直在存錢,就是所謂的國家儲備金,網傳存了$1.2萬億(真假未知)。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時,新加坡果斷提出約$500億來購買藥品、口罩,進口疫苗,成功讓新加坡成為「全球抗疫典範」。
可以說,從1965年8月10日新加坡成立的那一刻,就在為未來的危機做準備!
這種「生於憂患」的意識,值得每個國家,每個企業學習。
新加坡最獨一無二的
是有建國總理李光耀!
從一個貧窮落後的漁村,到如今全球領先的金融、貿易和科技創新中心,創造了一個名為「新加坡」的奇蹟。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新加坡萬事通
是他,主導了人人有房住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是他,一手打造了事無巨細的新加坡法律;
是他,融合多元種族,創造了「新加坡人的新加坡」;
是他,讓髒亂差的新加坡變為環境優美的「花園城市」;
是他,推動了新加坡經濟的發展,成為全球最富裕國家;
是他,提出並落實「精英治國」的發展理念;
是他,帶頭進行鐵腕反腐,減少腐敗的滋生;
是他,在新加坡刻下了「危機意識」,幫助渡過太多突如其來的難關……
可以說,新加坡能有今天,除了天賜的地理位置,最大的功臣就是他——新加坡建國總理、國父李光耀!
新加坡,這個地球上不起眼的小國家,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諸多國家學習效仿的對象,雖然很難再出現「下一個新加坡」,但其中的要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通心粉們,你覺得新加坡獨一無二的地方在哪裡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