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年以來,接到至少4宗冒充當地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人員的詐騙案件,受害者損失至少76萬令吉。(早報網示意圖)
(新加坡訊)警方今年以來,接到至少4宗冒充當地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人員的詐騙案件,受害者損失至少23萬1000元。
《聯合早報》報道,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簡稱PDPC)和新加坡警察部隊,前日發表聯合文告,提醒當地公眾警惕這一詐騙手法。
在這種詐騙模式中,受害者會接到冒充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人員的電話,聲稱他們的手機號碼在馬來西亞被用於非法活動,並要求受害者到當局辦公室報到。
然而,受害者到達指定地點時,騙子並未現身。
當受害者聯繫騙子時,騙子通常會以不同的藉口,聲稱需協助調查,並說服受害者將款項轉帳到指定銀行帳戶。
在某些案件中,受害者接到的電話,會被轉接至另一名自稱馬來西亞執法人員的騙子。這名騙子可能出示「員工證」,或要求受害者通過馬來西亞執法機構的官網驗證身份。
受害者隨後被要求轉帳或提供個人信息,如Singpass密碼等。騙子利用這些信息盜取受害者銀行帳戶,或開設新帳戶進行洗錢等犯罪活動。
在與騙子失聯,或通過官方渠道驗證後,受害者才意識到自己上當。
當局強調,海外執法機構若未獲新加坡政府批准,無權在當地執法、執行逮捕,或要求公眾協助調查。
此外,政府人員絕不會通過電話或簡訊,要求公眾提供個人資料、轉帳,或從第三方網站下載應用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