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體面退休到底需要多少錢?

2025-02-19

今夜,獅城CBD依舊燈火通明,剛加完班的你疲憊地揉了揉眼睛。

這時,手機螢幕亮起,是國內閨蜜發來的微信:「剛算完養老金缺口,我可能需要工作到70歲…」

你望著周圍璀璨繁華的夜景,苦笑著搖頭。

這屆8090後,一路走來,年輕時為KPI拚命內卷,中年又要為孩子的補習班費盡心思,到老了,難道還要為養老院床位發愁?

養老這個曾經看似遙遠的話題,如今卻沉甸甸地擺在了90後的面前。

01 體面養老的「新加坡價簽」

在新加坡,養老究竟需要多少錢?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2023家庭開支報告,不同層次的養老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價簽」。

- 基礎版養老: 選擇居住在政府組屋,日常三餐在食閣解決,看病就醫前往社區醫院,這樣的生活每月大概需要2800新幣起。這樣的生活雖不奢華,但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 精緻版養老: 若想要住私人公寓,每周安排外食,定期來一場海外旅行,再加上配置私人醫療保險,那每月的花費數字直接跳到4000新幣以上。這種養老生活無疑更加愜意,也需要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

而現實很殘酷,新加坡人均壽命高達83歲,假設60歲退休,那就意味著需要準備至少23年的養老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聯合早報預測,到了2030年,維持20年最最基本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55萬新幣。

02 中國90後的平行焦慮

中國的90後,同樣面臨著養老難題。

國內一線城市的養老成本,其實已經對標新加坡的基礎版養老,每月摺合人民幣約1.5萬。

並且,獨生子女家庭面臨著「421困局」,一對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還要養育一個孩子,經濟負擔沉重。

人社部2022年數據顯示,社保養老金替代率跌破45%,這意味著90後咖啡續命族們,未來需要自籌55%的養老費用,壓力不言而喻。

03 通脹這頭隱形怪獸

在漫長的養老規劃中,還有一頭不容忽視的隱形怪獸——通脹。

1983年的100新幣,放到今天,購買力僅相當於22新幣。

醫療通脹率更是常年跑贏CPI,以膝關節置換手術為例,過去10年費用漲了178%。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金險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栗子會建議客戶配置抗通脹年金,當年繳的10萬新幣,3-5年後可以每年領取不俗的分紅,並且有本金保證。

這樣我們戶頭裡的錢可能就會變成會下金蛋的鵝,持續為我們的養老生活提供保障。

04 養老規劃的三駕馬車

面對養老難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規劃。 CPF帳戶精算術: 巧妙利用SA帳戶4%的年利率,實現複利滾雪球,讓資產在時間的作用下不斷增值。

全球資產布局: 構建新加坡REITs、中國新經濟股和美元保單的黃金三角,分散投資風險,實現資產的穩健增長。

保險槓桿魔法: 35歲前鎖定終身壽險費率,用現在的確定性對沖未來的波動性,為養老生活築牢安全防線。

05 定製你的「養老密碼」

不同的家庭情況,養老規劃也大不相同。 單身貴族和二胎家庭相比,風險敞口相差3個量級,規劃時自然要區別對待。

對於跨境工作者而言,也有隱藏福利,比如利用新加坡保險搭建跨境資產護城河,保障資產安全。 那個在食閣和你拼桌的安哥,或許正是30年前在萊佛士坊叱吒風雲的投行精英。

養老從來不是某個瞬間的事,而是藏在每天買咖啡的支出里,藏在體檢報告里的臨界指標里,藏在每個拖延規劃的藉口裡。

退休生活是被人羨慕,還是羨慕別人;是待在家裡,還是旅行happy;現在開始準備,到真正退休的時候才不會太晚!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數據PK】上海 VS 新加坡:生活成本大比拼,你更青睞誰?
  • 2025新加坡公司註冊全攻略:中國企業出海第一站怎麼選對、走穩?
  • 科普 持工作準證入境新加坡,還需要提交健康申報嗎?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新加坡公司稅務戰略全攻略:打造全球競爭力,築牢雙徵稅風險「防護牆」
  • 新加坡公司不運營了記得註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