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兩個月還沒過完 這些餐飲零售業者已經吃不消

2025-02-19

開年僅兩個月,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結束不到一周,本地餐飲零售業接連傳來不利消息,一家接一家的老字號商家撐不住而倒閉、關店或縮減門店規模。

瑪莎百貨位於百匯廣場(Parkway Parade)2樓的瑪莎百貨。(海峽時報)來自英國的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在百匯廣場(Parkway Parade)營業了約21年,兩天前(16日)宣布關閉該門店。

原因包括租金上漲以及管理層對人流量的持續擔憂。公司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關閉門店目的是「完善其門店組合」,並專注於在線商店以及新加坡關鍵地點的門店。

該店關閉後,瑪莎百貨在新加坡就剩下11家門店。

過去一年內,已有至少七家租戶撤離百匯廣場,包括在該商場營業了30多年的馬來糕點Ole Ole、經營15年的本土連鎖餐廳莆田(2024年9月關閉)、2019年5月入駐本地的馬來西亞連鎖店有間麵館、家用電器公司戴森的示範商店、7-11便利店、寶一點心餐館以及以及在該商場經營了9年,售賣遊戲機和手機配件的Gadget Solution。

至少一個店家表示,湯東線馬林百列地鐵站2024年6月開通後,商場的人流相應增加,但租金也隨之上漲了高達30%,銷售額卻偏偏沒有相應增長。

Gadget Solution的老闆表示,2025年1月租約到期時,他的月租漲到了1萬4000元左右,漲幅為30%。

店家也認為,百匯廣場正在興建一條地下道,連接商場和馬林百列地鐵站一號出口,預計2027年完工,施工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商場的生意。

餐館The English House英國名廚馬可·皮埃爾·懷特(Marco Pierre White)1995年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米其林三星廚師,2018年在新加坡開設The English House餐館。

該餐廳在一篇題為「再見新加坡」的社交媒體帖文上宣布,將「急流勇退,從2月17日起暫時關閉,直至另行通知」。

(取自The English House臉書)公告也透露,正在籌備全新的「特許經營食堂概念,只待有利的市場條件和形勢」,但也補充說,成功與否還取決於是否能解決人手問題。

另一邊廂,隨著中國消費降級和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當地餐飲業也處於「寒冬」。

據中國媒體統計,2024年全年有近300萬家餐廳關閉,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包括多個知名品牌。

紀伊國屋書店在本地僅存兩間門店的紀伊國屋書店(Kinokuniya)又要縮小規模了。

位於烏節路義安城購物中心的紀伊國屋旗艦店將縮小面積,騰出的空間將由新商家接受,其中包括一家新的咖啡館。

紀伊國屋從1999年到2013年占據了該商場三樓的4萬2000平方英尺空間,但在2013年,它不得不縮減約25%的面積並遷至四樓。

如今3萬8000平方英尺空間究竟會縮減多少,該書店並沒有透露。不過有網民看到好幾個書架都被清空了。

Video Url

本地獨立經營的英文出版社Epigram Books也在今年1月26日關閉位於新加坡美術館的唯一實體書店Epigram Coffee Bookshop。

書商表示,人們閱讀習慣改變,書本也買得少,又沒有房東願意降低電阻,幫書店經營者一把,都是書店業陷入困境的原因。

書店的命運會怎樣?根據現在的發展態勢,規模「縮水」是幾乎肯定的,未來,更多書店應該會「不務正業」,轉型成更加多元化的空間,不僅賣書,還舉辦咖啡、文化活動、講座等元素,打造獨特的消費體驗。

國泰戲院新加坡掛牌公司mm2全亞影視娛樂(mm2 Asia,簡稱mm2)旗下的國泰影城(Cathay Cineplex)近日屢屢傳出壞消息。

國泰戲院在1月28日收到業主的律師信,要求最遲在2月10日支付在淡濱尼世紀廣場和兀蘭長堤坊所拖欠的租金及律師費等費用,總額近270萬元。

董事會也在就國泰戲院情況尋求法律諮詢,包括財務義務和重組業務的可能性。

為渡過影院生意寒冬,mm2在2月14日推出了「拯救我們的戲院」(Save Our Screens)套票活動,簡稱「SOS」(意思為求救信號)。活動邀公眾以100元的優惠價格,預購原價總價值約223元的套票。100元的套票包含十張電影票,以及十份爆米花和飲料。套票可在星期一至星期日使用,包括公共假期前夕和公眾假期,有效期至2025年12月 31日。

(取自國泰影城臉書)屋漏偏逢連夜雨,mm2公司2月17日宣布,位於武吉巴督威城廣場(West Mall)的國泰影城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月20日正式關閉。

mm2表示,這一舉措是國泰影院進行規模調整的一部分,目的是優化運營布局,未來策劃往中小型影廳發展,主要配合本地市場需求。

國泰戲院過去兩年來,已關閉了四家電影院。

Mm2執行主席洪偉才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冠病疫情高峰期(2020年)影院無法營業,雖然獲得一些補助勉強維持,但2022年恢復營業後仍受「安全距離」等限制所局限,只有「半廳」營業,租金和薪水未減,導致經營困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洪偉才透露,每關一間影院,公司需花費100多萬元裝修還原場地,關閉影院雖痛苦,但不關則更糟,至少關掉只是短期的痛。

紅螞蟻最後一次走進電影院是在2021年,那還是三年後再度踏入影院,為了陪兒子看迪士尼電影,讓他體驗一下電影院的氛圍才特意去的。

至於為什麼很少去看電影,主要是覺得電影票太貴,一張票就要11至16元,倒不如在家看奈飛,既省錢又能隨意躺著享受。一些朋友甚至會專程跑到新山看電影,既便宜又能聽到地道的方言原音。

電影院結業潮並不是新加坡獨有的現象。去年,香港的50多間戲院有大約一成結業或停業,當中只有1至2間獲接手經營。

隨著租金上漲、消費者習慣變化以及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今年多半還會有其他企業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關閉門店、縮小規模,甚至徹底退出市場。

商家若想經營下去,甚至發展壯大,就得與時俱進,抓住新機遇、靈活適應市場變化,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相关文章

  • 法新社:緬軍空襲學校 20名兒童和兩教師喪命
  • 菲律賓坎拉翁火山噴發 火山灰柱高達三公里
  • 杜特爾特被羈押期間 以壓倒性優勢當選達沃市市長
  • 獅城留學中國富二代自導自演綁架勒索案 兩人被控上庭不認罪
  • 還沒決定六月假期去哪裡旅行? 新加坡人今年似乎都往中國跑
  • 炒賣Labubu和寶可夢卡虧錢 馬國男竟向14組大耳窿借貸
  • 中國富二代從肉票變被告 律師:父母打算撤案
  • 泰國國家審計署大樓搜救行動正式結束
  • 獅城留學中國富二代自導自演綁架勒索案 兩人被控上庭不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