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私召车市场将有大动作? 若少了激烈竞争车资很可能说涨就涨

2025-02-22     清禹     2276

本区域私召车市场将有大动作? 若少了激烈竞争车资很可能说涨就涨 尽管新加坡有着全球数一数二发达的公共运输系统,德士或私召车有时仍是部分民众的出行选项。

(尤其最近地铁“闹脾气”的频率似乎有点……)

站在消费者立场,车资当然越便宜越好。

但私人企业毕竟不是请客吃饭,赔本生意不会有人一直做。

最近,本地领先私召车业者Grab公布的最新财报,以及该公司接下来的潜在商业动作,或许能让外界一窥本区域私召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尤其是人们最关心的车资走向。

根据财报,目前在美国上市的Grab去年净亏损1.58亿美元(2.11亿新元),虽仍是亏损,但较前年的4.85亿美元亏损有所改善。

和许多科技业新创公司一样,Grab目前尚未进入赚钱模式,卖给投资者的,是一份未来会赚钱的希望,随着时间推移,兑现这份承诺的需求已越来越急迫。

大企业赚不赚钱,虽说与普通老百姓没有直接瓜葛,但如果会影响到人们未来出行搭车的车资,那就最好关注一下了。

本区域私召车市场将有大动作? 若少了激烈竞争车资很可能说涨就涨私召车近年来成为颇受本地消费者欢迎的出行选项。(联合早报)自动驾驶能降低车资?Grab接下来意图加强获利能力的两大潜在动作,尤其可能左右未来人们在叫车平台上看到的车资。

首先是引入自动驾驶的计划。

Grab集团执行长兼联合创始人陈炳耀指出,该公司正积极与各国监管机构和潜在伙伴进行讨论,以便引入自动驾驶汽车。

这么一来,无人驾驶的车子就能扩大其车队。

陈炳耀说,即使像新加坡这样较小的市场,也有一些单靠真人司机尚不足以完全应付的部分,例如偏远地区和需求较多的高峰时段。

理论上,在证明安全的前提下,自动驾驶技术应该有助于突破人力限缩,提高车队的服务频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这意味着,民众搭车的车资在各项成本下滑后,有变得便宜的可能。

目前,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已宣布了试行无人驾驶巴士的计划。

明年年中,纬壹一带的191号巴士服务,以及滨海湾和珊顿大道的400号巴士服务,将会展开无人驾驶巴士的试行计划。

义安理工校园内目前也有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接驳巴士。

无论如何,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新加坡仍处于萌芽阶段,待技术成熟,并完善相关法规,恐怕还需要颇长一段时间。

同时,让人们接纳自动驾驶技术,放心乘坐无人驾驭的车子,相信难度也不小。

本区域私召车市场将有大动作? 若少了激烈竞争车资很可能说涨就涨中国已有多个城市展开试验性的自动驾驶德士服务。(路透社)和Gojek母公司合并——车资可能调涨?相较之下,Grab另一个可能影响车资的商业动作,较可能在近期发生。

近几个月,国内外媒体频频爆出Grab有意和印度尼西亚私召车业者GoTo合并的消息。

国人对GoTo或许并不熟悉,但一定听过该公司旗下的私召车平台Gojek。Gojek目前也在新加坡市场与Grab分庭抗礼。

Grab和GoTo是东南亚区域的两大私召车平台,双方商讨合并的动机不言而喻。

目前两家公司都仍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希望通过合并,来缓解价格“割喉战”。

本区域私召车业者目前仍普遍采取红海战略,即透过降价和提高效率的方式,来争取市占率。

对希望早日盈利的Grab和GoTo而言,合并能使他们较有底气调涨价格,不必在激烈竞争下,为了抢占市场而压缩利润空间。

但对消费者来说,这就不算好消息了。

缺乏竞争的市场,意味着价格可能上涨。

本区域私召车市场将有大动作? 若少了激烈竞争车资很可能说涨就涨Grab多次传出有意和Gojek母公司合并。(海峡时报)无论如何,新加坡和印尼的监管单位未必会批准Grab和GoTo的合并案。

两家公司规模庞大,且Grab在新加坡和印尼的市场份额占有优势,这会让当局有所保留,担心两者合并将导致商业垄断。

Grab在2023年就曾献仪收购新加坡第三大德士业者得运德士。

不过,由于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指这项收购案违反竞争法,该交易最终在去年告吹。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私召车市场仍处于战国时代,各家业者激烈竞争的硝烟并未消散。

去年12月,陆交局宣布出行服务业者Geolah和德士公司得运德士获颁一年的临时电召经营执照。

这意味着,上述两家业者将加入本地私召车市场的行列。

目前,本地共有七个私召车平台,包括:Grab、Gojek、Ryde、Tada、康福德高的CDG Zig,以及新加入的Geolah及得运德士。

至少从短期来看,新加坡消费者仍有不少选择,在百花齐放的竞争状态下,私召车车资应该不至于出现太夸张的涨幅。

但这段蜜月期能维持多久,则胥视各家业者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坚持多久,以及找出合理的获利模式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