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樞紐,新加坡憑藉卓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融資生態、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優越的營商環境及廉潔高效的政府治理,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跳板。截至目前,已有超過8500家中資企業落戶新加坡,業務覆蓋貿易、金融、航運、物流、基礎設施、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然而,在合法投資大量湧入的同時,部分不明資金也企圖借道新加坡漂白,給金融體系帶來潛在風險。
史上最大洗錢案,引發全面監管升級 2023年,新加坡破獲該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洗錢案件,涉案金額高達30億新元,震驚亞洲金融圈。為嚴厲打擊洗錢犯罪,新加坡內政部(MHA)迅速出台新法案,大幅提升執法機構追查和提控洗錢犯罪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信譽。 新法案要求:
各類金融機構必須嚴格履行客戶盡職調查(CDD) 義務;
加強交易監控,及時上報可疑交易;
妥善保存交易記錄,築牢反洗錢防線。
關鍵法案修訂:全面強化執法效能 1. 降低洗錢犯罪定罪門檻 新法案對貪污、販毒與嚴重罪案(沒收利益)法令進行了關鍵修訂,使檢方可繞開冗長複雜的調查程序:
只要檢方能排除一切合理懷疑,證明被告知曉或有合理理由相信所涉及資金為贓款,即可定罪。
以往,檢方需追溯贓款來源,尤其涉及跨境犯罪時,往往受制于海外機構的合作意願,導致執法困難。新規實施後,執法機構可更高效打擊洗錢行為。
2. 將境外嚴重環境犯罪納入「洗錢上游」罪名 新增第3附件,明確將非法採礦、廢料走私、非法伐木等境外環境犯罪列為洗錢關聯罪行。
過去,由於這些犯罪在新加坡並未被認定為嚴重罪行,執法機構無法展開調查。
現行法案賦予執法機構權力,一旦懷疑相關資金流入新加坡,即可立案調查。
3. 加強稅務與貿易數據共享,提高風險分析能力 新規修訂了《所得稅法令》、《消費稅法令》、《進出口管制法令》及《自由貿易區法令》,大幅提升監管效能:
新加坡稅務局(IRAS)和海關(Customs)可與商業事務局(CAD)旗下的可疑交易報告辦公室(STR Office)共享稅務和貿易數據。
依託數據整合,該辦公室可精準識別潛在風險,為執法與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情報支持,及早採取反制措施。
4. 強化監管機構協同合作,織密金融安全網 房地產代理理事會(CEA)、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 等機構可獲取受監管企業提交的可疑交易報告,以進一步加強反洗錢(AML)與反恐融資(CFT)監管力度。 資產凍結與潛逃嫌犯處置新規 根據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令》,針對潛逃嫌犯的資產處置,採取更嚴格的凍結措施:
潛逃嫌犯的資產將被持續扣押,禁止處置;
若嫌犯申請取回資產,必須 親自向執法機關報到並全力配合調查;
法院有權決定資產處置,即便第三方未涉案,也不得以「禮物」名義索回資產。
賭場監管升級:反洗錢門檻進一步收緊 修訂後的《賭場管制法令》賦予賭博管制局(GRA)更大權力,要求賭場業者:
在盡職調查時,不僅需核查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還須監測擴散融資風險;
現金交易審查門檻從5000新幣降至4000新幣,進一步收緊監管。
銀行業風控升級,個人客戶審查更嚴格 新加坡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在全面收緊政策,特別是針對持有萬那杜、多米尼克、柬埔寨、賽普勒斯等小國護照,且原籍中國的客戶,銀行審查力度明顯加大,以防止非法資金流入。 新加坡一系列雷霆反洗錢措施,不僅展現了其維護金融秩序、打擊金融犯罪的堅定決心,也為全球金融監管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對於希望在新加坡發展的企業而言,深入理解併合規運營,已成為確保商業穩健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