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英國老牌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屬同一母集團的"經濟學人智庫"(EIU)昨天(10日)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馬來西亞!
根據該智庫公布的《2021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馬國獲得7.24的綜合評分,名列東協第一,在亞洲及澳大拉西亞排第六,全球排名第39。
這也是"經濟學人智庫"全球民主指數自2006年創始以來,馬國獲得最高評分的一次。
新加坡僅以6.23分在東南亞排名第五,在亞洲及澳大拉西亞排名第12,全球第66。
排在新加坡之前的東南亞國家分別為東帝汶(7.06分)、印度尼西亞(6.71分)及菲律賓(6.23)。
同一份榜單中,被選為全球前三的國家分別為挪威(9.75)、紐西蘭(9.37)和芬蘭(9.27)。敬陪末座的三個國家則是朝鮮、緬甸及阿富汗。
其中,馬國在「選舉過程與多元性」部分以9.58高分遙遙領先新加坡的4.83分。
馬國在2018年實現史上首次政黨輪替,且近年來的選情也因朝野政黨實力相近而較為激烈。
相較之下,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常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反對黨幾乎無法在選舉中對執政黨構成實質威脅。
新加坡在「政府功能」(8.21分)、「政治文化」(7.50分)及公民自由(6.18分)這三個指標的表現則更勝一籌。馬國在上述項目的評分分別為7.86分、6.25分及5.29分。
這份報告的排名評比似乎也相當契合美國拜登政府去年底召開的「民主峰會」的標準。
當時,馬國、印尼及菲律賓都受邀參與,新加坡卻沒接到邀請函。
東協成員國多為「有缺陷民主政體」 無論如何,儘管在該報告中取得有史以來最高的整體評分,但整體評分少於8分的馬國仍被經濟學人智庫列入「有缺陷民主」的類別。
排名其後的其他東協國家,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東帝汶、泰國也同樣被列為「有缺陷民主政體」。
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則被列為「獨裁政體」。
經濟學人智庫將所有受調查的國家與地區依民主程度分為四類:
同時,政府治理問題、政治文化未臻成熟及政治參與較低程度也是「有缺陷民主政體」的普遍弱點。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自2016年起便被列為「有缺陷民主政體」,其最新的整體評分為7.85分。
五個評分項目中,美國的「政府功能」及「政治文化」分別錄得6.43及6.25分,但在其餘三個項目維持高分。
2016年也是備受爭議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年。
去年全球總共只有45.7%人口在民主制度(包括「完全民主」及「有缺陷的民主」)下生活,相較2020年的49.4%,有顯著消減。
另外,有17.2%人口生活在混合政體,超過三分之一(37.1%)人口生活在獨裁統治下。
報告也指出,冠病疫情近年來的來襲也對全球民主造成了負面衝擊。各國政府在疫情下紛紛採取各項防疫措施,導致國家政權支配公共及個人生活的權力擴張。
報告此次也特別以《中國的挑戰》為題,挑明中國崛起對民主價值帶來的挑戰。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中國近30年來飛速發展的經濟,使其產生中國模式優於西方模式的自信。堅守「清零政策」的中國也以疫情的防疫成果,作為中國制度優於自由民主模式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