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国会内气氛凝重,新财年政府财政政策辩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消费税调高问题则成为这场战斗的焦点,反对党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议员各执一词,激烈交锋。
01 反对党率先发起凌厉攻势
抛出三大关键质疑
其一、直击财政盈余与增税矛盾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援引财政部数据指出,2024 至 2025 年财政盈余预计将迅猛飙升至 132 亿新元,而本届政府累积盈余更是高达 143 亿新元。其质疑道:在国库如此充盈之际,为何要在2023 至 2024 年接连提高消费税至 9%?
他认为,输入型通货膨胀已然致使本地物价急剧攀升,此时调高消费税无疑是“火上浇油”加剧民众生活成本负担,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更令其不满的是,政府财政预测仿若“雾里看花”,每逢选举账目呈现出良好态势,然而平日征收高额税费却缺乏明晰阐释,难以令民众心悦诚服。
其二、发出税制结构改革的强烈诉求
前进党秘书长潘群勤迅速响应,加入辩论行列。她直言不讳地指出,政府一面宣称协助民众对抗生活费上扬困境,另一面却亲手推动消费税上扬,而消费税恰恰是推动生活费攀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她主张新加坡应适时调高公司税以充实财政收入。毕竟当前全球最低税率仅覆蓋年营收至少 7 亿 5000 万欧元的大型跨国企业,新加坡有必要调整公司税政策,使其更加累进、公平,进而调低消费税,为民众肩负。
其三、掀起财政预测可信度争议
反对党毫不留情地批判政府财政测算 “漏洞百出”。在储备金管理制度框架下,总统与国会共同享有储备金动用决策权,但 2020 至 2022 年疫情期间动用 400 亿储备金后,实际支出竟比预算少 280 亿,这般 “悬殊”,怎能不让民众质疑财政规划的透明度?
面对反对党的猛烈抨击,人民行动党议员沉稳应对,条分缕析予以回应。
02 执政党 “据理以对”
剖析调整深意
安迪(碧山 — 大巴窑集选区)冷静且理性地阐述观点,将生活费上涨全然归咎于消费税有失偏颇,并不公允。
新加坡 2024 年核心通胀率仅为 2.7%,相较于全球平均水平显著偏低,物价上扬的主导因素实则源自战争、供应链断裂等外部冲击,消费税在物价指数构成中所占比重仅为 0.3%,绝非引发通胀的关键根源。
不仅如此,执政党推动消费税调高背后,蕴含着多重深远战略考量。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权威研究表明,至 2030 年,新加坡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 25%,医疗支出预计每年以 6% 的速率递增。面对这一严峻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政府规划在未来十年内斥资超百亿新元,新建 5 家综合医院与 20 家社区诊所。
行动党着重强调,医疗资源建设周期漫长,往往耗时数年,必须依托稳定税源提前谋划布局,若待危机全面爆发后再仓促筹资,所需付出的代价将呈指数级增长。而消费税凭借其稳定、广泛的税基特性,无疑是最为坚实可靠的资金保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筑牢根基。
增强能源自主权
新加坡作为能源自给率严重不足 5% 的岛国,处境艰难,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当下,正以年均 90 亿新元的巨额预算全力推进氢能进口、核能研发与太阳能电网建设。能源转型之路,对于新加坡而言,宛如一场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
在此关键进程中,消费税广泛的税基及稳定的收入特性,能够为能源转型持续输送稳定资金流,奠定坚实资金基础,助力新加坡逐步摆脱能源困境,实现能源自主可控。
保障社会公平
尽管消费税表面上似乎加重了低收入群体负担,但政府通过一系列诸如水电费回扣翻倍、组屋补助覆蓋率扩大至 40% 人群等精准帮扶政策,使得年收入低于 3 万新元的家庭,最终核算下来实际获得净收益。
这种 “高收入多缴税、低收入享补贴” 的再分配机制,切实保障了社会公平,确保全体新加坡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提升民众生活福祉。
立足储备金管理
回首疫情期间,新加坡政府果断动用 400 亿储备金应急,守护民众生命健康与经济稳定。此后,政府秉持责任担当,计划每年从财政盈余中拨出 5% 用于回填,而消费税因其稳定性和全民属性,当之无愧地成为偿还这笔 “历史债务” 的核心工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