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每年的3月1日-4月18日都是新加坡申報上一財政年度個人所得稅的日子,不光第一次報稅的朋友,小編身邊來新加坡多年的朋友也倍感迷茫,本篇一起來學習,2025年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申報和繳納的注意事項,以及個稅的抵扣減免政策,提醒讀者合理安排時間,確保申報無誤,避免不必要的罰款風險。 本文共計5782個字,大概12分鐘讀完
圖片來源:新加坡稅務局官網 01 在新加坡,哪些人需要報稅? 在新加坡,將個人納稅主體分成兩種:「稅務居民」(Tax Residents)和「非稅務居民」(Non-residents)。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人,是否需要納稅,是視其在新加坡的逗留時間而定。 一、新加坡稅務居民 在某個評稅年度(Year of Assessment, 簡稱 YA),如果滿足以下任一條件,您將被視為新加坡的稅務居民(tax resident): 1、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SPR)
通常居住在新加坡:
如果您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且您的主要居住地在新加坡,即可被視為稅務居民。
臨時離境不影響居民身份:短期出差、旅遊或其他臨時性離境不會改變稅務居民身份。
舉例:新加坡公民 Wendy 長期在新加坡生活,即使一年中有幾個月在海外工作,她仍是稅務居民。
2、外國人(Foreigner) 如果您是外國人(非新加坡公民或 PR),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您也會被視為稅務居民: a) 在上個日曆年內至少在新加坡居留/工作 183 天
例如:如果您在 2024 年 1 月至 12 月期間累計在新加坡居住 183 天或以上,您就是 2025 年度(YA 2025)的稅務居民。
b) 連續 3 個日曆年在新加坡居留/工作
即使每年未滿 183 天,只要連續 3 年都有居留,仍符合稅務居民標準。
c) 跨 2 個日曆年的連續工作,並且總停留時間至少 183 天
如果您的工作期跨越 2 個年度且在新加坡的總停留天數 ≥ 183 天,您即為稅務居民。
適用對象:適用於進入新加坡的外國雇員,但不包括公司董事、公眾演藝人員或專業人士(如顧問、律師等)。 *受僱前後逗留在新加坡的時間也計算在內
舉例:Maria 於 2024 年 11 月開始在新加坡工作至 2025 年 6 月,總停留時間超過 183 天 被視為 2025 年度稅務居民。
3、持有效期至少 1 年的工作準證 (Work Pass)
如果您持有有效期 ≥ 1 年的工作準證(如 Employment Pass, S Pass),在工作期間通常被視為稅務居民。
注意:當您離職並辦理稅務清算(tax clearance)時,稅務局 (IRAS) 會根據實際停留天數重新評估您的居民身份。
如果最終停留 < 183 天 會被重新歸類為非稅務居民。
舉例:Tom 持有有效期 2 年的 Employment Pass,但只工作了 5 個月(停留少於 183 天),在清稅時仍會被認定為非稅務居民。
注意:EP持有者的稅務義務 持有新加坡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簡稱EP)的個人,如果在新加坡沒有實際居住或工作,可能會對EP的續簽產生影響。EP的批准和續簽主要基於持證人在新加坡的實際就業和居住情況。如果持證人長期不在新加坡居住或工作,新加坡人力部(MOM)可能會質疑其在新加坡的就業真實性,從而影響EP的續簽。 此外,EP持有人在新加坡的收入需要按照新加坡稅法進行申報和納稅。如果持證人沒有在新加坡居住或工作,可能沒有應稅收入,但仍需遵守相關的稅務申報義務。 因此,建議EP持有人確保在新加坡有實際的居住和工作安排,並遵守新加坡的稅務和移民法規,以避免影響EP的續簽。 二、非稅務居民 非稅務居民指在新加坡不符合稅務居民判定標準的個人,通常是指:
在一個評稅年度內停留少於 183 天的外國人
長期居住在海外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且不再通常居住於新加坡
其中,上一年在新加坡居住或工作<183天的外籍人士,具體分為兩種情況: 1、在新加坡居住60天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