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特薩拉(左)和張和義(右)幫助下,陳耀榮(右2起)成功捐腎給兒媳陳治文。 (新加坡國大醫學組織提供)
(新加坡訊)面對多名潛在捐贈者配型不成功的局面,68歲的陳耀榮毅然決定捐腎給給功能衰竭的兒媳,不僅讓她免於洗腎之苦,也讓下一輩的小家庭重拾溫馨與活力。
陳耀榮是在國立大學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兩名醫生精準檢驗、細緻指導,以及高超醫術的加持下,成功捐腎給兒媳陳治文。
這兩位醫生是瓦特薩拉教授和張和義副教授,兩人周五(28日)在新加坡國大醫學組織舉辦的致敬頒獎典禮上榮獲「卓越臨床醫生獎」。
陳耀榮捐腎給媳婦陳治文(35歲,醫療業者)的想法堅定。但檢查後,他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前期,且靠近脾臟處有一個兩公分的動脈瘤。
出於對年齡、健康和安全考量,兩名醫生謹慎且不失溫度地建議陳耀榮先接受動脈瘤修復手術,並指導他調整生活方式,嚴格控制飲食並堅持運動,降低血糖水平。
陳耀榮受訪表示:「當時不僅即時監測血糖水平,找到了釀豆腐等清淡食物,還每周運動6天,每次兩個多小時。」
經過9個月的努力,他終於在今年1月通過評估,獲准捐腎。
擔任新加坡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外科主任張和義指出,一般而言,醫師會優先選擇左腎進行移植,因為解剖結構較簡單。
「但因為動脈瘤,我們選擇了陳耀榮的右腎,手術難度增加。」
經過數小時的奮戰,張和義透過微創技術成功摘取右腎,並順利將腎臟移植給陳治文。微創方法也讓捐贈者的傷口更快癒合,陳耀榮在手術後3天內就出院了。
擔任新加坡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的瓦特薩拉教授透露,2010年至2023年期間,65歲以上的高齡捐贈者確實不多,占比不超過8%。
「陳耀榮是很有毅力的捐贈者,夫妻、親生兄弟姐妹之間捐贈比較常見。」
談及義無反顧捐腎,陳耀榮說:「我真的希望他們的小家庭能幸福生活下去,我把她當女兒看待,我們是患難與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