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玲:加密貨幣風險高 若被騙追回損失可能性極低

2025-03-05

示意圖。(圖:iStock)

隨著政府加強對銀行帳戶的保護,詐騙分子也調整手法,轉而要求受害者將錢轉換為加密貨幣,之後再進行轉帳,從而逃避銀行的防護措施。

內政部政務部長孫雪玲昨天(4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內政部開支預算時說,不法之徒還直接瞄準受害者存在加密錢包中的資產。

相關詐騙損失占總體近25%

2024年,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詐騙損失占所有詐騙損失的近25%,這比2023年的不到10%大幅更高了。

孫雪玲說,在新加坡,金管局已對一些數碼付款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供應商提供執照,並對它們實施一些監管。

但仍有許多線上交易所和錢包服務供應商不受監管,它們在海外運營,因此超出我國的管轄範圍。此外,某些交易的匿名特性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以逃避法律制裁。

孫雪玲說,金管局已多次提醒個人投資者警惕加密貨幣的投資風險。

不過,仍有人被「快速獲利」的誘惑所吸引,以為只要做足研究、了解風險,就不會虧錢或被騙。

精通的人也曾遭受巨大虧損

她警告,即使是精通加密貨幣的人,也曾因市場暴跌而遭受巨大虧損,或成為詐騙目標。2024年新加坡最大的一起詐騙案,涉及1.25億新元,就是一起通過惡意軟體針對受害人加密貨幣錢包的騙局。

她說,這些犯罪集團不僅鎖定對加密貨幣不熟悉的人,也針對熟練的投資者。

因此,當局建議民眾遠離加密貨幣交易;它們風險極高,一旦遭遇詐騙,幾乎不可能追回損失。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新加坡政要齊發祝福!為什麼東南亞國家都在過節?
  • 三名男子涉嫌參與洗錢犯罪組織 周二被控上庭
  • 本田預虧六成 日產現25年最大虧損
  • 黃永宏:我國扮演中間人角色 無法左右大國決策但可誠實反饋
  • 女神卡卡星期天開唱掀時尚熱潮 閃亮前衛服飾需求增加四成
  • 應對近期冠病病例增加 本地一些企業已採取額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