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昨天(5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交通部開支預算時表示,政府正在針對實里達地鐵線和登加地鐵線進行可行性研究,並探討是否可以連接成一條地鐵線。
如果研究證實可行,這兩條地鐵線將從2040年代分階段完成,住在十分鐘步行範圍內的超過40萬戶家庭將受惠。
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王錦彬博士表示,根據提議的地鐵線位置,實里達地鐵線可成為銜接新加坡和新山的重要交接點。
他指出,實里達地鐵線以北是柔新經濟特區,新柔地鐵也建設在那裡,而目前最靠近新山的兀蘭一帶有兩條地鐵線,分別為南北線和湯申—東海岸線,不過他也對這兩條地鐵線提出了他看法。
「南北線越來越舊,而湯申—東海岸線是否足夠,我們還不太確定。」
他也補充,湯申—東海岸線一帶的地段情況不一樣,而實里達線可讓盛港和實龍崗銜接至新山。
政府提議的實里達線(Seletar Line),服務區域包括兀蘭、三巴旺、盛港西、實龍崗北、黃埔、加冷及南部瀕水地區(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
義順、海軍部和三巴旺居民料也受惠新加坡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Walter Theseira)則指出,目前部分居住在義順、海軍部和三巴旺的居民離南北線比較遠,這些人士也可以從實里達線中受益。
「這一帶之後也應該會開發更多發展項目,可以跟實里達線連接起來。」
除此之外,盛港和榜鵝西部,以及兀蘭、大巴窯和宏茂橋東部,目前不靠近地鐵站。王錦彬博士說,若開通實里達線,這些地點的現有和未來開發的項目也將獲益。
不過,黎華德副教授說,地鐵線和新發展項目哪個會先建成,還有待討論。
他說,政府在建造發展項目前,提前建地鐵線的情況已經普遍,在項目建好後才決定在哪裡開設地鐵站。例如武吉布朗和歡樂山地鐵站都是這個做法。
登加地鐵線或有助於減緩東西線乘客量至於政府正在探討的另一條登加地鐵線,專家認為新地鐵線有助於減緩東西線的乘客量。
登加線服務區域包括紅山和女皇鎮,這一區部分組屋老舊,有些甚至是1960年代所建造。
王錦彬博士表示,到了2040年,這些組組屋屋齡可能都已經超過70年,到那個時候或許已經推出重新發展項目,人口將會更密集。
在這個情況下,通勤需求將增加,東西線或許無法承擔更高的乘客量,如果有了登加線就能減緩情況。
他補充說,在這一帶推出多一條地鐵線也有助於減低對東西線的損耗。
銜接登加和東西線的裕廊區域線已經開始動工建造,並將在2029年全面啟用。
建造更多地鐵線是否代表車資也會上漲?黎華德副教授表示,隨著更多地鐵線的建造,營運成本將增加。此外,隨著更多通勤選擇,每座公里乘客數也會下跌,這意味著地鐵人潮會更少,因此車資會上漲。
如果要以低成本和低車資的方式營運,地鐵系統將非常擁擠,並且只能服務需求多的地點。這也代表不住在服務需求高地點的人士,將無法享有便捷的地鐵通勤選擇。
他也說,如果有更多的人選擇乘坐地鐵而不是地面交通,我國就能騰出更多的地面土地,創造 「更好的生活環境」。
「只要我們負擔得起,這對國家來說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