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體系 從2027年起,全島中四學生將統一參加全國考試,不再區分「O」水準和「N」水準

2025-03-07

自2027年起,新加坡將引入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SEC),將原有的O水準和N水準考試合併。其實,從2024年中一開始,新加坡中學實施科目編班全面計劃(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SBB),取消了原來的分流制度。

新加坡「O」水準考試改革影響JC和POLY報考,也波及PSLE改革。低齡留學生需關注中學選科規則,以影響未來JC和POLY申請。

新加坡中學選科需提前定科目及難度,受PSLE成績影響。課程難度影響JC和POLY報考,需了解學生情況。建議2027年前考O水準,以免適應SEC考試變化。

※備註:學生可以通過「O」水準考試成績申請進入新加坡18所初級學院、5所理工學院(Poly)、南洋藝術學院(NAFA)、新加坡私立大學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的大學預科再繼續深造。

「O」水準轉型為SEC考試,對於中學有什麼影響呢?

其實,SEC考試主要是為了取消初中的分流制度。以前中學分為快捷班和普通班,2024年起,新加坡中學實施科目編班全面計劃(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SBB),取代了原來的中學分流制度,不再有快捷、普通源流之分。這種教育上的改革,也是為了逐步實現教育部長王乙康所說的「統一的中學教育,多元的科目編班」的目標。「我們的魚兒今後不是在三條隔開的水道往前游,而是在一條寬闊的大河裡一起游,但每一條魚是以自身速度來展開各自的旅途。」

科目編班(subject-based banding),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根據所選的科目來編排班級,也就是中國家長現在很熟悉的走班制,而不是只根據行政班來劃分。以往劃分班級是根據小六會考的成績,好的就可以進入快捷班(Express),較差的只能被編入普通(Normal Academic)或工藝班(Normal Technical),學生在比較早的時候人生從此就被貼標籤,日後的發展無形中也受影響,甚至由於心理按時等原因,普通班的孩子今後真的更容易變得「普通」

首屆學生2027年中四結束的學生,在參加統一考試時,不再分」N「/」O「水準,而是參加同樣由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制定的「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簡稱SEC)考試。學生根據所修讀的科目水平應考。然後根據所報科目的難度等級和成績報考JC(初級學院)或者POLY(理工學院),目前的考試科目每年大概在5月考華文,7月考英文和華文的口語,10月到11月陸續考數學、高數、物理、化學、會計等科目,11月中旬考完,見下圖。

教育部長陳振聲宣布,英語和母語筆試9月進行,其他科目10至11月。所有級別母語課僅考一次,成績將於次年1月公布。

科目級別選擇依據PSLE成績。PSLE各科成績分8個等級,90分以上為AL1,最低為AL8。總分是4門學科分數之和,範圍在4到32分之間。

例如大明:普通數學70分、普通英文65分、普通華文(母語)75分和基礎科學60分。

他的AL分數就是:5+5+4+7=21分

再例如,小明無任何基礎科目:數學92分,英語80分,科學87分,華文(母語)85分

它的AL分數則為:1+3+2+2=8

學生需根據AL分數選報中學,中學分為PG1、PG2、PG3三組。入學後,學生可依據科目表現修讀G1至G3級別科目(G1最低,G3最高)。

*不同的中學會有不同的科目安排。

G1代表基礎水平,類似於原「工藝班」的課程難度;

G2代表標準水平,等同於「普通班」的課程難度;

G3則代表高級水平,相當於「快捷班」的課程難度。

由於中一新生將按照三個分配組別(G1、G2、G3)進行入學安排,每個班級都有不同能力的學生。同班同學會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一起上美術、音樂、體育等六個共同科目,而其他學術科目則按各自適合的程度「分班」上課。以貼合新加坡關於「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的治學方針。

目前,中學分配組別僅用於入學,不影響學生學習,學生入學後仍可選修適合自身水平的科目。教育部不公布具體組別比率,僅提供大致數據。

簡而言之,從2027年起,SEC考試將影響中學及小學考生,帶來不確定性。家長們最焦慮的是SEC成績是否還能像O水準成績那樣,允許兩年內拼分使用。

提示大家,想走O水準考試的,一定要抓住這兩年的窗口期,畢竟,未來的考試還沒有辦法提前了解,適應目前已有的考試,才是最能把握的。

對於出生日期在2010年1月1日之前、目前就讀初三至高二年級的學生而言,仍有機會參加2025及2026年的O水準考試。請珍惜這最後兩年的報考窗口,儘快報名參加今年的O水準考試。


相关文章

  • 南洋理工大學25年本科入學須知及重要時間節點
  • 2025年9月AEIS考試衝刺!如何更加充分的備考?
  • 2025DSA申請開啟!政策解析:DSA核心機制與升學優勢解讀
  • 中學初院直接收生開放申請
  • 2025年9月AEIS考試衝刺!如何更加充分的備考?
  • 中考後升學Plan B:新加坡四校直升QS200最強攻略
  • 孩子留學新加坡,家長持陪讀VS工作簽證,差別有多大?欣冉海外深度解析
  • 新加坡留學隱藏福利全解析:PR捷徑、學費減半、獎學金拿到手軟
  • 新生選課 開啟NTU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