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出新规遏制公交乘客恶行 但人们心中那把文明的尺更重要

2025-03-07     清禹     1952

当局出新规遏制公交乘客恶行 但人们心中那把文明的尺更重要 公共运输是新加坡人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使用地铁和巴士等公交上班的新加坡人比例有近六成。

毋庸置疑,公共运输就是新加坡社会的缩影,人们在公交上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整体社会的素质。

近年来,公交上某些乘客的不文明举动频频登上新闻版面,凸显了我们在文明乘车这一块,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为遏制巴士乘客在车上的滋扰行径,陆路交通管理局将在下周一(10日)推出新的运载条款(Conditions of Carriage),清楚列出公交礼仪,同时接下来也将制定刑法,加强取缔。

这项由四家巴士业者与全国交通工友联合会共同拟定的条款,将涵盖:

有序得体的通勤行为、安全行为、公共卫生与清洁维护,并强调打造优雅且包容的乘车环境。

交通部长徐芳达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开支预算时说,陆交局和公交业者将加强监管能力和提高罚则,以阻吓做出过分举动的乘客,尤其是那些屡劝不听的惯犯。

新条款上路后,公交的工作人员,包括巴士车长将能根据条款对做出不文明举动的乘客采取行动。

按程序,若劝阻无效,巴士车长会通知巴士运营控制中心,下一步可要求乘客下车,更可报警处理。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也说,到了明年,地铁和巴士的相关监管框架将统一。

当局出新规遏制公交乘客恶行 但人们心中那把文明的尺更重要包括地铁和巴士在内的公共运输是国人的主要出行方式。(联合早报)法规之外,乘客文明程度更重要?无论如何,法规限制虽然会有一定成效,但乘客对公交礼仪的遵守,也是塑造文明出行的关键。

何谓公交礼仪?何谓文明出行?

我们或可将其理解为不做出危害他人和影响司机驾驶的行为,更进一步来说,一些虽不到危害他人程度,但已足以造成他人困扰的行为,也应该加以避免。

今年1月,本地巴士曾发生一名乘客出拳攻击司机,还抢夺方向盘的事件,这便属于危害其他乘客和司机的行为。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形形色色,足以对其他乘客造成困扰的行为。

例如,把手机音量调大,和全车人一起“分享”自己观看的内容,又或是对着电话大声嚷嚷,强迫其他乘客“加入”自己和通话对象的对话。

再来是很常见的把脚放到对面座位、一人霸占两人座位、不遵守先下后上顺序——车上的人还没下车,便抢著上车等等。

当局出新规遏制公交乘客恶行 但人们心中那把文明的尺更重要把脚放到对面座位是非常令人困扰的行为。(TikTok)陆交局去年底便在地铁巴士增添了新标志,提醒乘客使用手机时放低音量、不要占用多个座位,以及不要坐在列车地板上,可见这是本地公交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

当局出新规遏制公交乘客恶行 但人们心中那把文明的尺更重要地铁上的新标志(上排)提醒人们文明乘车。(联合早报)无可否认,做出这些不文明举动的乘客往往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马,但老鼠屎虽小,却足以坏了整锅粥。

公交是个共享空间,所有人在使用时都该意识到,任何恶行都会对其他乘客造成不好的体验。

在法规之外,欲还给公交一份清净,还有赖整体社会的素质提升,加强教育和推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宣导皆不可或缺。

而作为公交使用者,无论是做好自己,或主动对做出不文明举动的乘客晓以大义,也都对提升整体公交环境有所助益。

公交是许多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能让乘搭公交成为愉悦畅快的体验,整体国人幸福感自然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