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辩论财政预算案老拿香港借鉴 网民:比下当然有余

2025-03-08     清禹     2535

根据宪法,香港有义务朝着“财政平衡”努力。香港可能会采取节省开支的措施来缩小赤字差距,其中被讨论的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部门经常开销、审查公务员体系包括减薪、增加“富人税”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相比,香港的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仍然较低。

但是,香港因一些不太好的事情频繁被提及,香港市民心里应该很不是滋味吧。

21年前的政府财政政策辩论借鉴香港无独有偶,2004年的政府财政政策辩论也借鉴了香港。

时任副总理的李显龙当时说,政府不会因担心被指“过于保守”,而随意扩大预算赤字来刺激经济,以免像香港那样陷入结构性赤字问题,以致损害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

“我们现在不只不应该用尽所有的子弹,而且在知道我们应当瞄准什么目标,以便取得最大的成效之前,也应该静观局势的变化。”

他从香港的经验,得出三项和预算案有关的结论。

首先,香港的例子显示一个拥有庞大预算盈余的经济体,可以快速演变到连年出现结构性的财政预算赤字。

在1997财年,香港所创造的盈余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令人羡慕。可是今年,在接连两年出现预算赤字之后,它可能还会出现700亿港元(约160亿新元)的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其次,虽然香港维持庞大的预算赤字,可是经济依然停滞不前。就像新加坡一样,香港是一个小型和开放的经济体,预算赤字并不是促进内需的有效途径。

第三,一旦新加坡掉进庞大预算赤字的泥沼,便难有脱身的机会。新加坡虽然可以说预算开支只属短暂,可是实际上很难完全取消一些“短暂”的优惠。在当时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香港政府仍须增税,而这是非常为难的事。

当时的李副总理也对政府在上一财年没有用完预算,表示庆幸。

在经历了21年的发展后,网民对于将香港作为借鉴对象表示质疑,认为这种比较并不公平。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许多人认为新加坡在各方面都明显领先于香港。因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网民指出,香港处于劣势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因此不该与香港作比较,而是应该专注于自身的优势、潜力、成长和进步。

政府辩论财政预算案老拿香港借鉴 网民:比下当然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