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坦妮曾陪同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欣賞囚犯畫作,她將該照片列印出來。(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與其算別人有多少錢,不如算轉化了多少生命」。當年從國大經濟學與統計學系畢業之際,父母寄望女兒未來在銀行業闖出一片天,但她畢業前前去監獄署面試,一心要進監獄打工。
不顧家人反對的這位女子,如今已在新加坡監獄署服務了22年。於2003年加入監獄署的黃坦妮(45歲),是女子監獄助理獄警司,曾負責組織發展、人力規劃及社區矯正項目等。她目前在女子監獄就職,主要負責對女囚犯的安全監護、為她們重返社會做準備。
黃坦妮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她念高中時偶然看到監獄署的廣告,覺得價值觀跟她很像,就向父母表達志願,豈料遭父母反對,最後只能「投其所好」,選修國大經濟學與統計學。
「他們(父母)覺得當監獄官沒什麼『錢途』,希望我從事銀行業等工作,但我想做有意義的事情,覺得與其算別人有多少錢,不如算轉化了多少生命。因此畢業前我就去監獄署面試,還記得那時候我大學導師也因此感到失望。」
她說,這份工作讓她在幫助囚犯重塑人生的同時,也不斷審視並提升自己。「後來親人看到我的熱忱,以及這份工作的意義,也覺得我變得更好了,才慢慢改觀。」
黃坦妮當監獄官多年,看過不少囚犯進出監獄,也有囚犯出獄後融入社會,有者甚至回來當義工,這些都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黃坦妮表示,監獄官不僅是囚犯的監護人,也是關心她們的一盞明燈。(新明日報圖)
「看到她們(囚犯)出去後能排除萬難,被社會接受,還回來幫助其他獄友,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被問及社會的眼光,她盼大眾能了解監獄官並非純粹是囚犯的監護人。「當囚犯感到彷徨迷惑的時候,監獄官是一盞明燈,讓她們知道世界上還有關心她們的人。只要肯改過,何時都不算晚。」
注重增強女囚犯自信心
除了培訓求職技能,女子監獄也注重建立囚犯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黃坦妮說,女子監獄與其他監獄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培訓她們求職技能外,也注重建立獨立性和自信心,以便更容易融入社會。
「大多女囚犯都曾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因此較依賴他人,所以我們讓她們學習如何安全有效地溝通,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社會上生存。」
她透露,女子監獄提供如針織、繪畫和理髮等課程,在學習技能之餘,也能建立信心。
「我們也與社會企業合作,讓女囚犯從事接線員的工作,讓她們學習如何增強自信、應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