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回国求职人数同比增长7%,应届留学生回国人数更是激增19%。
这一趋势不仅展现了国内经济的复苏,也反映了海归群体在职业选择、地域流动和行业偏好上的新动向。
本文结合最新数据,深入剖析海归就业的现状与未来机遇。
01 海归群体画像
高学历主导,亚洲留学比例激增 01 学历结构:硕士为主力军,博士占比有限
硕士学历占比79.3%,成为回国求职海归的主力,本科占比18.0%,博士仅占2.7%。
知识密集型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上升,海归竞争力更突出。
02 留学来源国:亚洲成新热门,英美仍是主流
英国生源最多,占比39.7%,美国紧随其后。
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海归增速惊人,分别上涨70.5%和34.9%,高性价比教育模式吸引大量中国学生。
03 专业分布:商科仍是首选,计算机专业崛起
工商管理、金融学等商科占据主导地位,但科技行业对海归需求增长迅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次跻身前十,反映出国内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
02 行业需求
高新产业领跑,新能源与AI吸纳海归
热门行业:科技行业崛起,新能源岗位爆发
教育/培训/院校行业以32.7%的职位占比领跑,留学咨询和语言培训需求旺盛。
新能源职位增长10.8%,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需求猛增。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应届生需求激增184.69%,展现绿色经济的吸纳能力。
人工智能领域投递人数增长29.5%,AI技术人才成为各行业的抢手资源。
薪资趋势:理工科领先,海归薪资稳步上涨
海归平均月薪稳步上升,外贸经理岗位月薪达18,224元,同比上涨15%。
理工科毕业生起薪普遍高于商科,就业三年内的薪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03 地域选择
一线城市优势明显,新一线潜力凸显
核心城市仍受青睐,新一线吸引力提升
北京(16.0%)、上海(8.7%)、深圳(8.4%)仍是海归就业的热门城市。
成都(6.0%)、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职位占比逼近一线,薪资与生活成本的平衡使其成为优选。
下沉市场崛起,政策红利助推就业
三、四线城市投递人数增速超过一、二线,人才政策和产业转移成为吸引海归的重要因素。
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海归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4 就业挑战
薪资落差与适应难题并存
企业需求与海归期望存在落差
44.8%的雇主认为海归薪资要求过高,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薪资预期存在一定偏差。
44.6%的企业指出海归不适应国内工作环境,职业习惯、企业文化成为适应难点。
实习经验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
82%的海归在求职前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
雇主更关注QS院校排名与专业匹配度,同时看重海内外实习经验,其中43%的企业偏好海外实习背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